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
一、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面临的境遇与机遇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境邻近地区,是国家当前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以我省该区域的“一州两县”来说,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6,人口465万,占全省7.34%,但GDP只占全省总量的3%,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8%,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近年来在该地区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在医疗卫生、义务教育、饮水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主要体现为医疗卫生设施落后,医疗卫生人才短缺,医疗卫生投入不足等。以宣恩县为例,全县279个村,有69个村无卫生室;在已建的218个村卫生室中,有156个村是靠租房和在乡村医生家里开展诊疗活动,村级妇幼保健网络尚不健全。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城乡教育差距大、义务教育难均衡,学前教育难普及,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质量难提高等。以宣恩县为例,全县农村小学68所,只有专职英语教师17人,体育教师5人,音乐教师3人,美术教师1人,计算机教师2人。在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农村饮水安全及自来水普及程度偏低问题,饮水不安全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以宣恩县为例,至2010年底全县完成农村安全饮水规划总人口11.47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比例为34.79%。
“十二五”是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宏观政策层面上看,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扶贫线标准上调,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11年11月,国务院在湖南召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会,《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也由国务院批复。同月,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发,武陵山区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龙山来风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2月,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建立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战略部署。2011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并在恩施州召开现场会,提出以“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为总体要求,以“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两增同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二、加快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武陵山区是全国跨省最多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要把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及扶贫开发工作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协调和全面实施相关优惠政策。要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中央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机遇,在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特殊的优惠性的扶持政策,力争更多扶贫开发重点项目进入国家支持范畴。
2、增加财力投入。财力不足是武陵山片区发展滞后重要原因。应该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试验区的政策扶持力度。比照西部地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担比例,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理确定试验区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争取更多中央和省级财政大幅度增加对该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切实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取消民族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建设的地方配套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医疗卫生、义务教育、饮水安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给予项目安排、财力投入支持。完善的金融体系建设,降低信贷门槛,帮助农民和企业破解发展生产融资难问题。
3、强化智力支持。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经济兴区与文化强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的文化发展繁荣,强化智力支持,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发展能力。支持试验区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水平,适当调高津贴补助标准,参照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做法,试行“试验区补贴”,稳定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试验区的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要把《纲要》要求转化为实际措施,支持试验区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办学,加强实用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支持鼓励大学生、研究生到试验区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发挥各民主党派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支持和鼓励各民主党派在试验区建立更多的联系点和对口支援点。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借鉴全国援藏援疆经验,已选取武汉、咸宁、孝感等9个市对口支援试验区的10个县(市),建议在对口支援中注重资金支援的同时,强化智力支援。
4、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发展不仅要在支持力度上加大,更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试验区”,顾名思义,关键在“试”,优势在“试”,机遇也在“试”。传统“特区”都是以招商引资为主调,以GDP的高低论成败;而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则以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从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的层面来说,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之门已经开启,但是民族地区要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打开山门还不够,试验区各县市要在打开“山门”的同时,打开“脑门”,解放思想,勇于跨越。
5、促进绿色繁荣。武陵山地区气候湿润温和,山川秀美,峰峦叠嶂,山高谷深,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资源富集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绿色发展是试验区建设的根本。必须坚持“生态立区”的根本要求,要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结合起来,突出生态环境和民族风情特色,在实施“产业兴区”过程中需有严格筛选程序,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扶持武陵山区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要有选择性地打开山门,防止饥不择食,不要因为找“金山银山”破坏“绿水青山”,特别是要防止对水源的污染。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严把环保关口,决不能把降低环保、排污要求作为优惠政策。要规范对恩施大峡谷、柴埠溪大峡谷等旅游资源的商业开发,尽可能对山体、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要倡导低碳旅游、绿色旅游,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形成武陵山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起以旅游业为引擎的产业联动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