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2014-09-15 00:59:06  
字体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员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以武汉市为例,近年来全市新兴产业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集成电路、新能源、动漫等部分新兴产业呈现超常规增长,地球空间信息、数控机床、新动力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产业规模与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二是产业链结构不完善;三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不强;四是投融资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五是人才政策不够完善,环境不够宽松。为此,对全省各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协调机构,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成立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办公室,抓紧完善和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各地“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利用自身的战略优势,发展相关的新兴产业。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目标和主攻方向,分步骤、有重点推进。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过程中,应进一步理清各新兴产业与本领域传统产业的关系,注意做好新兴产业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的衔接,尽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发展目录,以利于工作的开展。

    2、强化人才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机制,建设战略性领军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制定和完善高科技人才资金扶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加专家评选和政府奖励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当地创新创业;进一步探索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政策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院、地”(院士与武汉)合作、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扶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增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效能;构建官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联盟,形成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关键技术和支撑项目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瞄准相关领域前沿水平,对接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根据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需要,围绕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以重大技术创新专项为抓手,加强科技原始性创新,加快具有战略意义的相关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

    3、以优势产业为先导,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地球空间信息是武汉具有比较优势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各地也有比较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应集中创新资源在有优势的领域率先突破。一是根据现有发展基础和布局状况,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以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为建设重点,引导配套产业的落户聚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园区化、特色化、规模化、板块化发展,建设形成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规模效益高、带动力大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二是加大政府采购的扶持力度,通过市场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如利用城市建设的大好时机,加快智能交通、车联网和数字城市建设,从而推动本地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三是大力引进一批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4、切实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生长空间。
    一是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助推科研成果产业化。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创业板与风险投资为主体的创新企业资本支持体系,加快创投、私募股权以及创业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建议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积极落实新兴产业贴息补助措施;设立创业投资指导基金,引导和鼓励风险投资队伍发展壮大,为创投企业提供风险补偿;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建设;借助税收补贴等手段,利用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