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加快湖北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09-15 00:59:22  
字体大小:【

 

民进湖北省委员会


    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近年来科技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整体水平仍在全国偏弱。要充分利用湖北科技服务业潜在的巨大空间,加快发展我省科技服务业,为湖北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新增长点。

    一、湖北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科技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弱于湖北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教实力在全国的地位
    1、研发人员占比偏弱,主要科技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过低。第二次全国科技清查显示,湖北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13.2万人,居全国第8位。但4.1%的占比低于常住人口4.3%、户籍人口4.6%的全国占比。湖北城镇单位主要科技服业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就业人数15.3万人,居全国13位,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1%,居全国17位,明显弱于湖北经济实力水平。

    2、主要科技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偏低。2009年,湖北主要科技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2亿元,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占比居全国17位,明显落后于湖北在全国经济位次。

    3、湖北R&D关键投入和产出名次不低但水平偏低。投入方面,2009年,湖北研发经费213.5万元,居全国第9位,但只占全国的3.7%,明显低于人口占比,且只有江苏的30.4%。产出方面,湖北专利申请数居全国第8位,但只占全国的3.2%,明显低于人口占比,且仅占广东的19.2%。

    (二)主要科技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水平趋弱
    1、主要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快,但规模偏小比重偏低。2010年,按全省423个研发机构数计算,每个单位增加值仅702万元,远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1.34亿元的水平。
 
    2、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人数比重低且增长慢。2009年,湖北专业技术人员中,科学研究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分别仅占0.8%和2.3%,教学和卫生技术人员比重高达86.5%,在实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只有约10%。2010年,湖北核心科技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人数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较慢,只有3.5%,低于大多数行业;其占全省在岗人数的比重为1.6%,低于2005年的1.8%。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占比、来源结构不尽合理。2004-2010年,我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达38.5%,高出全省平均增幅9.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投资平均增幅仅0.4%,占全省投资额比重,从2004年的3%下降到2010年的0.7%。在投资来源中,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值,而个人控股和外资(含台港澳)则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科技服务业投入和成果上升较快但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1、投入和成果数量上升较快但结构和质量上呈弱态。“十一五”期间,从投入看,人员投入年均增长8.3%,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5.7%。从产出成果看,三项专利申报数年均增幅高达35.1%,但含金量高的发明专利少,2010年全省17364件三项专利授权中,有含金量的发明授权仅2025项,仅占11.7%.

    2、科技研发支出方向趋向合理,但成果仍存在很多不足。基础性、应用性开支比重下降,实验发展性开支比重上升,支出方向不断改善。成果不甚理想:全省应用性成果数量上升,但年均增长仅3.8%,基础性成果数量下降;成果主要分布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三块,且工农业所占科研数量明显偏少;企业所属完成成果数量上升,但院校所属和政府所属完成数量下降。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前者高于6%才能保持企业创新,后者在发达国家普遍超过20%。而我省2009年两项比重分别只有1.2%和3.7%。

    4、科技活动数量较活跃但质量待提高。省级各种学术协会、学会有规模,县级以上学术协会和学会科普活动活跃,科技下乡讲座、咨询和实用技术培训火热。但许多科技活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科技服务的主要质量性指标即实现的合同金额逐年下降,2010年完成4.34亿元,不足2005年的70%。

    (四)各市州间科技服务业发展差距过大
    科技服务业过分集中于重点城市,各市州科技服务业综合实力很不平衡。湖北科技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武汉、宜昌和襄阳,其他市州科技服务业发展落后。各地区科技实力几乎都与当地GDP水平不相匹配。

    二、湖北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重视度不够
    湖北科技服务业有一定发展,但长期普遍存在的“散、小、弱”、人才缺乏、部门和行业空缺等一系列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重大突破很少。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中存在大量科技服务功能,但没有将其独立出来,并引导发展壮大。有些管理部门对推动高科技服务业畏难或轻视,对某些科技服务业任其消亡。

    (二)体制机制不畅
    湖北的科技服务业管理部门主要是科技厅(局)、发改委、教委和科协,由于管理多头,分工负责不严格,对科技服务企业强有力的直接规划、扶持、主导和考核较弱,且职责、定位不清。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引入市场,许多功能应从政府部门的手中下放给市场。我省产、学、研各自数量上有优势,但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不高,原创技术很少。

    (三)措施、力量失衡
    一是相比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被忽视。二是重工业科技,轻农业科技。三是重研发项目,轻其它业务。四是相比先进,基础服务和研究尚可,应用服务和研究较差。五是不同行业的科技服务业力量悬殊。六是科技服务业与其相近产业相比发展极其落后。七是由于湖北工资水平较低,大量科技服务业人才流失。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湖北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1、强化湖北科技管理部门的协调能力,科技、发改和教育部门应分工协调,各负其责,大力指导引导,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

    2、加大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力度,倡导敢为人先精神,打破旧的产、学、研体制机制,积极创建项目方(专家专利)与企业创业(投资)方之间的联系机制。

    3、目前湖北科技管理部门对高科技和强大行业的支持大,对小行业和基层的科技服务业支持偏弱,要强化建立小行业、基层科技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科技水平,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

    (二)加强科技重点工作
    1、重点建设科技功能区。支持武汉建成现代科技服务中心,宜昌、襄阳建成区域性分中心并争取成为国家创新试点城市,加大对重点项目发展的支持,特别是大力支持生产性科技服务网络建设。

    2、重点扶持发展分行业相应的科技服务业。利用政府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特别是在初始发展阶段。

    3、支持一批大型科技服务企业发展。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未来科技城是开创性的领军式重大项目,要加快建设,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

    4、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和行业协会。

    5、加快企业的科技服务业与其制造业既融合又相对独立地发展。

    6、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科技进步的根本是教育,要建立技术与教育相互快速进出的体制,培育创新型教育和知识保护思想。

    (三)加大产业、财政和金融政策倾斜力度
    1、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各管理部门要制定“加快湖北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决定”、“湖北科技服务企业进农村、下基层管理措施”等政策。

    2、加大财政、金融的倾斜支持力度。财政、金融部门应制定倾斜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保证该产业稳步、可靠、持续成长。财政重点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如生产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科技服务业产业园(科技城)、科技创业平台等,并制定对科技产业发展好的实施追加投资和奖励机制。金融部门重点支持创新项目建设。微型和新兴科技服务企成长性强、对就业和经济贡献,但在初期发展力量单薄,应加大对其资金扶持力度。

    (四)加快科技服务业大发展的科学规划
    1、制定高成长的中长期规划,比如专利数量倍增计划。

    2、制定资源配置调整规划。加大不同功能区的资源配置调整力度,龙头城市武汉配置更趋向高、精、尖方向,加大其它城市的基础力量配置力度。

    3、规划好科技服务业为制造业和农业服务、为创新型湖北服务路径。

    4、做好集聚发展和分散发展相结合的规划。重大攻关型要积聚发展,基础型要分散发展。

    5、调整科技普及工作规划方法,逐步实现从“每人发放一本科普书”向“发展具体项目和企业”转变。

    (五)加快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科技服务型人才重视、吸引、引进力度。改变湖北投资教育人才有力度,但重视、吸引、引进实业界人才力度偏弱的局面。各部门对科技型、创新型人才应给予更高的重视,在干部使用政策上向此类人群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