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打造“中国农谷”文化品牌的建议

2014-09-15 00:59:22  
字体大小:【

 

民进湖北省委员会

    屈家岭文化是新石器时期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屈家岭所在的荆门市自然禀赋好、生态环境优,人均耕地全省第一,农民收入仅次于武汉市。2010年,《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09-2020)》获农业部批准,“屈家岭·中国农谷”建设如火如荼。充分挖掘利用屈家岭文化潜力,早日把“中国农谷”文化品牌叫响做实,不仅对屈家岭农耕文化传承和发扬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加快荆门乃至湖北农业现代化进程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打造“中国农谷”文化品牌重要意义的认识
    1、“中国农谷”文化品牌是湖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张名片。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必须始终把农业现代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国农谷”就是要建设以荆门市为中心,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群,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三化同步”、“两增同步”。

    2、“中国农谷”文化品牌是凝聚湖北现代农业探索精神的一种载体。目前,我省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的历史阶段,在最能代表湖北农业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农作物类别的典型区域打造“中国农谷”,建设农业一流企业、农业最新科技、农业历史文化、农业生态旅游的聚集区和展示区,建设政策、机制、环境的创新区,对引导和促进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中国农谷”文化品牌是展示农业多种功能的一个窗口。荆门市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里打造“中国农谷”文化品牌,可以深度开发农耕文化资源、农业旅游资源,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这是跳出农业抓农业,立足全局抓农业的重大举措,也是彰显文化内涵、提升我省软实力的重大举措。

    4、“中国农谷”文化品牌是体现农业科技创新内涵的一幅标本。我省是农业科技大省,农业科研基地数量和研究领域覆盖面居全国前列。但由于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和应用体系不完备,农业科技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大量农业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设“中国农谷”,可以打造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争取到相应的政策,创新机制体制,增强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为全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服务提供样板。

    二、明确打造“中国农谷”文化品牌的工作思路
    “谷”是政策、资金、信息、资源汇集的洼地,是鼓励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环境。打造“中国农谷”文化品牌必须先夯实品牌载体,要围绕“休闲之谷、科技之谷、文化之谷、产业之谷”,着力建设“六区”即农业生态旅游区、农业科技先行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农村综合改革实验特区和屈家岭核心区。集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业旅游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使之成为湖北农业强省先行区、跨越发展支撑点,成为全国“三化”同步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1、突出农业生态和文化体验,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将打造“中国农谷”品牌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紧紧抓住屈家岭文化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范畴的契机,深度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重点建设屈家岭文化遗址公园、中国屈家岭农博园、中国油菜博物馆(沙洋)和桥米博物馆(京山)等“两园两馆”。创新游憩方式,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塑造休闲度假、农家风情、百果采摘及田园风光等特色农业旅游板块,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基地。围绕屈家岭农耕文化休闲、京山山水生态休闲、钟祥历史文化和长寿文化休闲、荆门中心城区运动休闲四大板块,打造“中国农谷游”的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2、突出科技示范和产业集聚,建设品质卓越的区域品牌文化。通过建设“世界农业之窗”、“农谷论坛”和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辐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示范,展示国际国内农业科技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将“中国农谷”建设成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核心区。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以生态、绿色、品质为价值追求,打造优质稻、双低菜籽油、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茶叶、森工等农副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国农产品交易平台,推动“中国农谷”成为全国领先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农产品集散地,打造浓缩高科技、大产业、大园区、大品牌精华的区域品牌文化。

    3、突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培育敢闯敢试的农谷文化。积极筹建“中国农谷”农村综合实验改革特区,以“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荆楚文化精神,大刀阔斧地推进农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一是创新经营方式、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落实发展载体,加快发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争取“中国农谷”上市融资。二是创新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以经营田为资本进行招商、转让、入股和融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4、突出策划和创意,建立高水平的品牌传播体系。注册“中国农谷”品牌商标,建立品牌传播体系。高起点、高水平设计“中国农谷”的品牌宣传方案和“中国农谷”的整体形象设计。举办“中国农谷”油菜花旅游节、长寿文化节、漳河游泳节和国际体育航空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制作“印象农谷”的中国农耕文化实景剧,全方位、立体式推进“中国农谷”品牌传播活动。

    三、打造“中国农谷”文化品牌的对策建议
    “中国农谷”建设开局良好,但目前还尚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硬”的建设项目,忽略“软”的文化品牌打造,发展视野局限于屈家岭范围内;二是对打造品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屈家岭文化的保护和应用挖掘还不够;三是“中国农谷”品牌建设没有真正上升到省级战略的层面,尚未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扶持方案。为此,建议:

    1、在全省范围内统一“中国农谷”文化品牌建设的思想认识。文化品牌是软实力中的“硬实力”。“中国农谷”要赢得市场,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经济竞争力和文化感召力。“中国农谷”是楚文化与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现代性展示,要举全省之力加以打造,使之成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内容。

    2、创新“中国农谷”文化品牌先导战略。打造文化品牌,必须注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集聚、整合,通过形式和表现手段的改革创新,把握文化发展趋势和社会对文化发展的需求,充分展示文化品牌的民族性、时代性、共通性,才能实现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组合。我省可以屈家岭农耕文化为先导,以“神农尝百草”的为民担当精神为精髓,以“中国农谷”新兴项目建设为载体,结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利用、鄂西文化生态旅游圈战略,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专题进行研究,大手笔、大气派宣传培育“中国农谷”文化品牌。

    3、加强领导,尽快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由省委、省政府成立“中国农谷”建设领导小组来牵头抓总,在荆门屈家岭管理区下设专门的“中国农谷”文化品牌建设办公室,由正在筹建的荆门中国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事务性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省、市、企业三方共同研究解决重要难题。同时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出台打造“中国农谷”文化品牌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其战略地位、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元化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中国农谷”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品牌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