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湖北的基本战略

2014-09-15 00:59:30  
字体大小:【

 

湖北省工商联


    随着湖北经济的健康发展,湖北的民营经济也达到了发展的新高峰。经核算,2011年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共实现增加值4484.85 亿元(现价,下同),占GDP的比重为52.3%,同比增加1134.72亿元,增长29.0%,增速提高了6.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为2520.38 亿元,占GDP第二产业的比重为57.0%,同比增加656.78亿元,增长37.8%,增速提高了9.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为1964.47 亿元,占GDP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7.3%,同比增加477.94亿元,增长19.2%,增速提高了4.4个百分点。
    在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中,大多数市州上半年民营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去年同期,增长速度在前五位的有:襄阳(56.4%)、随州(40.0%)、潜江(38.7%)、宜昌(37.4%)、黄石(36.1%)。增长速度靠后的有:十堰(13.1%),增速下降了22.7个百分点;武汉(19.01%),增速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上半年,武汉城市圈共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674.02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提高了8.6个百分点。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82.31亿元和1291.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6%和16.0%,增速分别提高了5.8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但是,与沿海省份相比,甚至与西部强省相比,湖北的民营经济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在2011年8月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142家,占28.4%;江苏112家,占22.4%;山东41家,占8.2%;广东25家,占5%;上海23家,占4.6%;河北19家,占3.8%;四川18家,占3.6%;湖北17家,占3.4%。湖北在中部六省中上榜企业数量最多,在全国排名第八位,并且近三年来每年增加一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湖北省的民营经济就可以排在全国第八位。从湖北民营企业在500强的排序中可以看出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湖北已连续三届无企业入选前50强,进入前100名的只有一家。九州通总营业收入达212.52亿元,蝉联湖北第一,位居全国第70位,但排名相对上年的51位有所下滑。而四川一个省就有6家民营企业进入前100名,最好排名是新希望集团,位居11位。在中部六省中,只有4家进入前100名,其中,湖南2家,湖北、江西各1家。
    二是湖北入选的大多数企业位于300-400名。只有两家进入前200名,说明湖北民营经济比较弱比较小,竞争力不强。
    三是较强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大都在“大武汉”之外的宜昌、荆门等,而民营商贸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武汉。武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民营制造业不容易发展起来?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因此,建议湖北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基本战略,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强力措施予以推进。
    第一,从思想上提高对发展本土民营经济的认识,以全民创业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时下有几个说法比较生动地描述了招商引资与鼓励全民创业的关系:一是“领孩子”与“生孩子”的关系。招商引资好比是“领孩子”,鼓励创业好比是“生孩子”,“生孩子”当然比“领孩子”麻烦。二是“女婿”与“儿子”的关系,不能够“招来女婿,气走儿子”。三是“富财政”与“富民”的关系。招商引资可以很快增加财政收入,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一个工人在工厂做工,工资再高,也是有限的。而全民创业是要诞生千千万万个“小老板”,这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另一方面他们会成为大企业家的后备军。四是“大企业强国”与“小企业富民”的关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坚持招商引资与全民创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拿出50%的精力去扎实推动全民创业的工作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在完善投资环境方面,对所有民营企业,不论大小都要平等对待。有些投资者认为,湖北的硬环境很硬,软环境很软。在改善软环境方面,建议我省应向江西学习。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实施“环境是最大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优势,营造“成本最低、回报最快、信誉最好、效率最高”的投资环境。他们提出,“三分功夫在招商,七分功夫在安商”。经过三年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侵商、损商、坑商、害商行为,大力简政放权、实行限时结办制,保持政策连续性、“新官认旧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江西从2005年起就提出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富民工程”红红火火。

    第三,建议每个县设立民营企业(全民创业)服务电话系统。老百姓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随时打电话咨询,一旦遇到困难,县级相关部门的人员马上到场,尽量现场解决。

    第四,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设立全民创业扶持基金,与创业小额贷款配合起来。在这方面,重庆市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省学习。以文化创业为例,重庆市为鼓励全社会各种有才能的人搞文艺创作、文化活动,2010年出台了一套“1+3”的优惠政策,即任何一个人拿出10万元,注册一个公司,带动七八个人一起创业和就业,政府就给予三个方面的支持:一是资本金补助3万至5万元;二是按资本金同比例提供由政府贴息的银行贷款;三是给予资本金同比例的免税额度。同时,这项政策是普惠的,文艺团体、文化人、有文化素养的人都可以进行尝试,比如搞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动漫,生产工艺品,创办民间演艺团体,从事文化经纪等。由于政策推动,重庆一年内就增加了4万个微型企业,差不多吸纳35万人就业,政府因此补贴近20个亿。这其中,有几千个是和文化产业有关系的。这样的政策如果持续5到10年,开办并存活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将有上万个,肯定会带动全社会的文化创业。

    第五,把全民创业的环境优化作为下一次“三万”活动的主题。我省开展的两次“三万”活动都很有意义,而且效果十分明显,建议下次“三万”活动以“全民创业、帮扶小微企业”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