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武汉市新洲区粮食工作的调查

2014-09-15 01:00:46  
字体大小:【

 

黄金旺  黄耀源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第一生活必需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与健康。对国家来说,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质。当今维系国家生存与安全的三大支柱即粮食、军力、能源中,粮食居于首位,其重要性在军事、能源之上。早有学者提出,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黄金美元后,历经1971年石油美元,到2008年始实质上是粮食美元。在币缘政治时代,美国全球战略的黄金三角是美元、石油与粮食三者之间的联动支持关系,维系对石油、粮食及其支撑的美元垄断霸权地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纲领,这也是基辛格关于美元、石油与粮食的名言的真实含义。
    “ 如果说2012年全球经济的亮点在中国,中国经济的亮点应该是农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世界粮食危机几近常态化的今天,中国粮食生产“九连增”无疑是个奇迹,不仅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粮食功不可没。
    李克强2013年1月15日考察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时指出,这些年,国际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而国内发展总体平稳。农业始终发挥着基础作用,粮食连年增产支撑着发展。“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靠天吃饭”还没有根本改变,今后粮食消费还将刚性增长,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谁也“背”不起,只有靠我们自己。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质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武汉市新洲区的粮食生产,历经辉煌,低谷,悲壮,迷茫,到现在仍是一个沉重话题,但沉重归沉重,得正视、得突围,得发展,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现状与困难


    2010年新洲区级机构改革,区粮食局不再作为政府部门工作机构,其行政职能划入区发改委,在区发改委挂区粮食局牌子,按“三定”要求,区发改委内设粮食管理科,编制并入区发改委。粮食局机关现在册17人(在岗14人),离退休29人。下属1个事业单位,即新洲区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核定事业编5人,现实有兼职人员2名。该站2012年6月9日,获得了实验资质和粮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
    新洲区粮食收储总公司是1999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时成立的,为区属一级国有独资企业。下设辛冲、仓埠2个分公司,1个大米加工企业,1个油脂加工企业和1个军粮供应站。目前在册职工193人,其中:公司机关35人,分公司67人,工业企业和军供站21人,在册不在岗70人。现有存粮库点15个,仓容46145吨;闲置库点35个,仓容45420吨。企业资产11065万元,负债11840万元。
    据新洲区统计局与粮食局的数据显示:新洲区粮食总产量达历史最高的年份是1990年,为436059吨,1995年和1985年产量分别为428838吨、390912吨。“十一五”至今的7年,粮食总产量均未达到上述三年的水平,基本稳定在30—33.6万吨水平。从“十一五”至今国有粮食企业购、销、存情况看,突出的特点是变化起伏大,市场不稳,调控能力弱。


表一:新洲区“十一五”至今粮食总产量情况表

 年份

 粮食总产量(吨)

 增减%

2006年

307493 

1.2

2007年

322842

5.0

2008年

324207

0.4

2009年

329111

1.5

2010年

336566

2.3

2011年

301506

-10.4

2012年

321507

6.6



表二:新洲区“十一五”至今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销售库存情况表

 年份

  收购量(吨)

  增减%

 销售量(吨)

 增减%

库存量(吨) 

  增减%

2006年

16870

 

21200

 

22340

 

2007年

15890

-6.2

14800

-30.2

20050

-10.3

2008年

20790

30.8

46854

216.6

30670

53.0

2009年

7315

-64.8

12043

-74.3

30750

0.3

2010年

15214

108.0

13126

9.0

26840

-12.7

2011年

24286

59.6

17279

31.6

34750

29.5

2012年

16761

31.0

16745

-3.1

38160

9.8

 

    新洲区粮食部门历经1998年和2004年两轮全国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当时在册人数8000人现已浓缩到不足200人。囿于历史和现实环境,粮食人一直在苦苦探索,负重奋进,辛勤工作。
    2012年,新洲区粮食局、收储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一步一个脚印,初步实现从“守摊子”到“找路子”的转变。虽然储备粮轮库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经区粮食部门苦战40天,收购早稻11530吨,一季完成全年储备粮轮入任务。全年收购商品粮3130吨,其中中稻2530吨,晚稻600吨,创利10万余元。与此同时,大力引导20余家区内粮食民营加工企业积极参与收购,为创造市场公平竞争,为耕者谋利赢得了口碑。  
    2012年夏秋两季,新洲区粮食局主动联合区工商分局组成专班,对辖区22家粮油购销及加工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粮食收购许可证没有年检的进行上门服务。在加强平时监管的基础上,着力对国有收储企业库存粮食进行了4次专项检查。2013年4月,新洲区粮食局联合区财政局、区农发行组织专班对国有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的16个库点进行清仓查库,通过检查比较,实物数与保管数、统计账面数、会计账面数,均做到账账相符,质量较好,储存安全。
    此外,新洲区还积极做好军粮供应,加强粮油质量监测,举力推进粮食储备库建设。新洲区粮食部门按照国标备足军供粮源,丰富供应品种;做好品种调剂,串换和代购业务,满足部队生活需要;贴近服务部队,完善军供超市建设。2012年共供应军粮70万公斤,占军供计划的125%;全年军粮配送270万斤,保质保量完成加工配送合同任务。2013年4月,新洲区军粮供应站正式获得省粮食局批准成立。2012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质监站建设,并顺利取得资质认定。检验粮食213批次,抽检区内市场样品10多个,为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提供了依据。在新洲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洲区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正紧锣密鼓推进。
    新洲区粮食部门目前的主要困难:
    一是收储企业商品粮经营开拓不适应市场经济,职工收入低,2010-2012年三年人均年收入 2.34万元。
    二是局机关干部职工和企业员工结构不优,平均年龄分别为52岁和 48岁,年龄偏大,观念落后。
    三是企业包袱重,设施装备差,运营成本高。


机遇与挑战


    新形势下,新洲区粮食工作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强,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背靠大武汉、面向鄂东腹地,为粮食市场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武汉新港阳逻核心港粮食物流园区,为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创造了独特的有利条件;粮食“三老”问题的解决和粮食流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发展新洲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洲区国有粮食储备库的建成,为发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主渠道作用构筑了广阔的平台。
    与此同时,新洲区粮食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粮食供需偏紧的态势继续扩大。新洲区由粮食大区至粮食平衡区,再到粮食供需偏紧区的变化轨迹,客观地反映了新洲区粮食生产不足的现实;二是粮食需求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加工、贸易提出新要求;随着居民饮食结构优化,粮食消费结构升级,口粮消费减少,食用植物油、副食品消费则继续增加,粮油食品安全关注度提高,对粮食生产、储存、加工、贸易等产生较大影响;三是周边县、市(区)粮食流通产业迅速崛起,为新洲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市场冲击;四是市级、区级粮食储备和粮食应急加工能力还有待实践检验;五是经营理念和人才队伍严重不适应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思路与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如思想僵化、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新洲区粮食工作的路子只会是越走越窄,“温水煮青蛙”,这是都不愿看到的惨景。如果能够炸开脑壳,创新思维,扎实迈进,新洲区粮食工作肯定会“柳暗花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洲区过去是老黄冈地区,现在仍是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现黄冈市黄州区粮食部门在2008年前一直是湖北省粮食系统的老大难单位,2009年始,该区粮食部门抢抓机遇,整合资产,建成黄州中心粮库,大力发展粮食物流项目,规划粮食产业园区,一举完成引进中粮油脂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2011年5月竣工,投产后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6000万元,还继续引进中粮饲料、中粮大米加工等项目,打造以中粮为核心的产业园区,进一步开发农产品综合利用,计划用3-5年时间,力争园区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麻城市粮食部门2006年底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困局:一是刚完成新一轮体制改革,其遗留问题急需5000万元以上资金解决;二是新成立的12家公司和保留下来的3家公司面临亏损风险;三是市粮食局职能萎缩,遗留的原企业法人代表50多人,过半没有安置,矛盾尖锐。面对困局该市粮食局新一届班子不气馁,不退缩,不断研究探索,不断创新试验,6年来,通过3个系列的大胆创新之举,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成为全省粮食系统的一面旗帜。他们主要是做好了“用好存量资产、深化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经营”这三篇文章。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积极融入全产业链体系。随着粮食市场化程度加深,粮食购销市场化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大量市场主体不断进入和淘汰,呈现出集中整合的发展趋势。单纯买卖原粮的纯购销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大型粮食企业,特别是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取得明显竞争优势。专家预测,传统的粮食流通环节面临深度整合,粮食生产与流通将发生大调整和大变化,原有长链条、多环节、高成本的传统流通模式将逐渐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流通模式和业态取代。
    ——新洲区粮食工作的出路就在脚下。
    扎实推进“粮安工程”,确保“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底线目标”,建立起“收购便利、储存安全、供应稳定、价格平稳、质量可靠、调控有力”的粮食流通新体系、新格局。
    高效建成储备库。4万吨规模的新洲区国家粮食储备库,蓝图已经绘就,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能否在2014年上半年峻工运行,事关新洲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大局。
    跳出“收原粮、卖原粮”,用信息化提升传统粮食产业,高起点打造新洲粮食综合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粮食电子商务。在“购”上千方百计,力足多掌握粮源;在“加”上多生产具有地方特色品种的“放心粮”、“放心油”,探索“主食产业化”、“百姓厨房”和“粮食银行”;在“销”上立足邾城、阳逻城市社区,面向武汉大市场,采取连锁店直销、网上预约、送货上门,力争区内居民消费的口粮、口油50%来自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武汉市场做到占有5%也不是梦;在“存”上严控成本,规范管理,安全达标。
    “华丽转身+自然瘦身”。解放思想,超前谋划,优化人力资源,在现企业员工中培训转型一批“粮食农场主”。厉以宁先生近期在多个场合提了一个社会命题:今后谁来种粮。我们认为,粮食职工来种粮,来当农场主,是粮食产业发展之必然。可否探索建设4-5个集约5000亩以上的优质粮食农场,用足用活现行政策,进一步挖掘人力、资产、市场信息、企业信誉,全力打造“公司+农场”、“公司+经纪人+农户”模式,经过2-3年的努力,新洲区全粮食产业链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