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谷城县政协委员建议:帮扶农村“369”留守人员应实实在在

2014-09-15 01:01:25  
字体大小:【

 

    最近几年,随着农村大量中青年打工人员拥向经济发达城市,农村“369”(妇女、儿童、老人)留守人员问题日渐凸显,他们的难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但谷城县政协委员认为,在目前的“369”留守人员帮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关注和解决,主要表现在:


    首先重生活帮扶,忽视思想意识帮扶。笔者发现,法律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农村“369”留守人员权益受到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增强农村“369”农村留守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保护。


    其次重形式,忽视实质。在农村“369”留守人员帮扶中,还存在一些走过场的现象,到农村帮扶仅是搞一些“花架子”,流于形式。某些部门为完成“任务”而选一、两个村庄发发文件、照照图片,农村帮扶只是年终总结的一段文字而已。还有,帮扶形式单一,动辄都是“送米送面送温暖”,对他们想什么、盼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了解的不够深、透、实,导致真正的帮扶效果不明显。


    第三重集中帮扶,轻分类帮扶。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对农村“369”留守人员的帮扶搞“一揽子工程”,弄不清各类人员的帮扶需求。其实,农村“369”留守人员的身份不同,帮扶需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妇女需要的是精神和法制方面的指导,少年儿童则主要需要学习成长、安全防范方面的辅导,老人更多需要的是精神生活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帮扶等等。如果不做分类对待,帮扶的针对性不强,效果自然也就会打折了。为此,谷城县政协委员建议:


    健全管理体系。组织管理方面,成立农村“369”留守人员管护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建立“县指导、镇负责、村落实”责任制和学校、村(社区)、家庭管护网络,确定由各村组建的留守老人、妇女管护服务中心和各校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中心负责主抓。资料管理方面,县、镇、村(校)建立留守人员资料库,管护服务人员工作日志、服务联系卡和爱心名片一应俱全。
  
    健全服务体系。重点围绕农村“369”留守人员学习、生产、生活、情感等方面实施有效的服务。


    在留守儿童方面,继续实行代理家长制,同步安排留守儿童校外辅导老师、心理辅导员、生活老师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使之学习、生活安排合理有序。


    在发展家庭产业方面,做好生产技术服务、劳务服务、生产物资代购服务及产品销售代售服务以及产业发展信贷服务等。


    在生活方面,对行动不便、智力不高的困难人群实行就医、护理、救助等方面的跟踪服务和志愿服务。


    在情感方面,做好沟通服务,要求包联人与管护服务对象电话联络每十天不少于一次,每月不少于三次,通过亲情友情、心理安抚等形式从精神上给留守人员以安慰,使其感受人文关怀。


    在矛盾纠纷方面,做好劝导、调解、法治服务,包括对劳工人员做好维权服务等,让他们尽享服务,安心发展。
  
    健全保障体系。经费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留守老人和妇女方面,每村每年应安排农村“369”留守人员管护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同时还根据工作需要实行逐年增长。项目保障方面,新建一批公办、民办幼儿园,建立规范的留守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儿童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留守人员管护服务中心。政策保障方面,整合低保、两免一补和圆梦教育基金等救助政策,做到凡是留守人员符合救助条件的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安全保障方面,落实村组和包联人防汛、防滑、防火、防盗、防侵权伤害等安全管护责任,确保留守人员及时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同时每村(校)选配协警(校园保安)协助驻村或片区民警主抓治安工作,保障留守人员人身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舆论保障方面,在媒体开设专栏对法规、政策和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先进事迹等进行宣传,在社会层面,开展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举办尊老孝老、创业之星、自强儿童等方面的评选活动,精心打造“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进万家”、“爱心妈妈”、“手拉手”、“情系夕阳红”等爱心帮扶活动品牌,为推进关爱留守人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健全制度体系。通过下发文件,对留守人员的包联、关爱、帮扶、救助等,对各镇、各部门工作责任、任务及各代理家长、管护服务人员的服务、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要求,通过制度抓管理抓落实,让农村“369”留守人员有关爱、有帮扶、受尊重、受保护、享安乐、享和谐。


(谷城县政协  马明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