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加强街镇村“三资”监管培训工作的建议

2014-09-15 01:01:34  
字体大小:【

 

武汉市新洲区政协委员 赵和平


    再好的思路,要有明白人明晰;再好的举措,要有懂行的人去执行。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也一样,加强培训,不可或缺。培训是基础。要保持农村集体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监督权不变,靠培训;要厘清“三资”的来龙去脉,防止集体“三资”走偏与流失,需培训;要提升“三资”监管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更加规范合理地使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培训!


    培训是一扇窗户,能够在阳光下让更多的公众知情与监督,从而化解隔阂与矛盾;培训是一道阶梯,能够让人拾级而上,边学边整改,从而看到更多更好的风景;培训是一把钥匙,能够让“监管”去打开“三资”之锁,从而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网络化。


    为切实加强街镇村“三资”监管培训工作,特提出四点建议:


    一、加大培训覆盖面。做好村级“三资”监管工作是搞好农村工作、做好群众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必修课。因此,普及“三资”监管知识,让所有涉农部门干部和街镇村全体干部,不说外行话,不当局外人,不做“绊脚石”,真正将自己“摆”进去,时时、事事、处处维护“三资”监管的严肃性,维护集体与群众的合法权益,有效避免和减少“三资”的“跑、冒、滴、漏”。


    还要像秭归县那样,组建宣传培训小分队,让更多的群众知情和参与;参与的人越多,程序越透明,监管越公正,农村越和谐,经济越发展。


    二、增强培训针对性。培训工作也有轻重主次之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普及常识性的,也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三资”,为什么要监管、谁来监管、当前“三资”有哪些问题、不规范不监管会出现何种恶果、监管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要达到什么目的。而对于街镇“三资”监管人员,则要从专业和资深的角度从严要求,既要在理论上吃透,又要在实践中会操作。比如农村集体公共资源的租赁、闲置资产的处置、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以及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化、电算化、网络化等。


    三、提升培训频率。培训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形势在发展,情况在变化,“三资”监管也要与时俱进,培训内容无疑需及时更新跟进。因此,尤其对具体承担村级“三资”监管工作者而言,要提升培训频率。


    此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的苗头倾向,对症下药开展“三资”监管培训。如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可学习仿效秭归县的作法,完全在真正的群众代表中产生,加强对理财小组监督方式方法和能力水平提升的培训,让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在培训中增强监督的主动性,以有效化解群众疑义。


    四、注重培训实效。培训不是目的,而是为监管服务的。为此,在培训过程中,既要讲究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尤其要对村级财务会计代理、产权交易和综合评标等环节烂熟于心。通过严格的封闭培训考试和网络操作演练,使监管员成为“三资”清理的行家里手、财务审计的专业高手、程序监控的铁面枪手、电算管理的网络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