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村级卫生室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4-09-15 01:01:39  
字体大小:【

 

兴山县政协副主席  王克品


    随着新农合政策的不断实施和完善,广大农村社区居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切实解决了过去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但调查发现,作为最为基层与老百姓朝夕相处的村级卫生室的建设现状,与目前的形势发展,以及老百姓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笔者把村级卫生室建设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作为调研课题牵头进行了一些深入调查,并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


    一、村级卫生室建设现状


    我县现有村卫生室现有102个,古夫镇龙珠社区、昭君镇高阳社区、明妃社区等3个社区,南阳云盘村、水月寺滩淤河村2个村无村(社区)卫生室。卫生从业人员共219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33人,51岁-60岁82人,35岁-50岁76人,35岁以下28人。现有村卫生室中,产权公有化的有78个,房屋私有化或租赁的有24个。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卫生工作始终把加快发展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和坚持利民惠民服务广大群众作为工作重点和落脚点,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培训,我县农村医疗机构条件明显改善,乡村医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县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村卫生室卫生网底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村卫生事业跨越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仍然繁重。调研中发现,全县村卫生室房屋中属私有和租用的还有24家,这些房屋陈旧老化、结构布局不合理,功能标准低,部分业务用房和生活用房未完全分开,医疗服务环境简陋,严重影响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调研发现,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村医队伍后继乏人、村医素质亟待提高。全县219名村医中,51岁以上人员达到了115名,占比达到了53%。目前我县在岗的大部分村医年龄普遍偏大,知识老化,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低,已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影响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乡村医生待遇保障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村医待遇保障力度,但因为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以及正常的增长机制,加上少数服务能力强的村级卫生室改制前后收入反差等因素,很多卫生技术人员不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导致人员更加缺乏。


    (四)村级卫生室运行成本较高,费用负担压力还比较大。据初步测算,2013年村级卫生室平均运行费用达7000元左右。


    (五)村级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滞后。调查发现,全县有27家村卫生室无法开通网络,达25%以上,已接通无线网络的还有8家村卫生室信号较差,导致新农合专网建设滞后。


    三、有关对策建议


    (一)加大投入。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五化”建设,不断加强对村卫生室公有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投入和指导、管理。一是,县政府应专题研究村卫生室基础建设及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设备投入问题。特别是全面落实乡镇政府建设村卫生室的主体责任,把需要新建的村级卫生室建设纳入村委会整体建设中统一规划建设,同时加大对村卫生室基础建设及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设备的投入,加强对村级规范化建设的整体考核管理,真正建立村办村建,院协院管的村卫生室管理体制。二是,出台对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经费(如网络费用、办公耗材、交通差旅费等)的补助政策,将村级卫生室维持基本运转的基本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给予适当的补助。三是,加大对村级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协调电信公司加大对村级卫生室通信网络建设力度,确保尽快实现村卫生室信息系统联网率达到100%。


    (二)加大培训。切实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及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政府应尽快研究出台政策,采取定向培养或是委托培养,与有关医学专业院校挂勾,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培养招生人数,以当地户籍高中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签定定向培养及服务协议,财政部门给予培养期经费全额补贴,切实保障乡村医生后继有人和提高专业学历层次。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乡村医生每年参加免费岗位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切实提高村医服务能力。


    (三)强化保障。一是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建议由政府逐提高对乡村医生财政专项补助标准,提高乡村医生收入。二是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对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医采取特殊准入政策,允许以灵活就业人员形式参加养老保险,同时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以解决村医后顾之忧,稳定乡医队伍。


    (四)创新管理。政府应积极研究制定和完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将乡村医生待遇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乡村医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理顺村级卫生室与村委会之间关系,明晰责权利,努力化解村级医疗中出现的医患纠纷。积极探索实施村级卫生室医疗责任事故保险制度,不断推进村级医疗和卫生公共服务再上新水平。积极探索“村医上挂”、“村医直管”、“村医乡派”等试点,实现乡村卫生人才良性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