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发挥绿色旅游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圣地

2014-09-15 01:01:45  
字体大小:【

 

    竹溪县有秦巴山区最优质的生态,浩瀚的林海,洁净的环境,悠久的文化底韵,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应发挥优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做大生态旅游蛋糕,为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强大支撑。


    一、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


    一是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我县境内有我国中东部切割最深的峡谷“十八里长峡”,世界上历史最早的古长城遗址“关垭子古长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采皇木遗址、甘氏宗祠,国家级森林公园偏头山森林公园。古寺庙、古盐道、古民居、古山寨、古馆驿遍布各地,溶洞、天坑、峡谷数不胜数。


  二是有十分丰富的生态旅游产品。洁净的山水,优良的环境,孕育了良好的物产,成为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茶叶、楠木、中峰米自古便是朝廷贡品,史称“竹溪三贡”。大量的原生态产品,品类繁多,质优价廉,为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购”要素。


  三是有历史悠久的生态旅游文化。我县茶文化、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庸巴文化、古盐道文化、珍稀植物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民族文化之母的向坝民歌,全国唯一的山二黄剧种被列入国家非文化物质遗产名录,据传真武大帝在偏头山修道成仙后移居武当山,佛教第十三代高僧印光大师曾习经讲法于莲花寺,世界僧王悟明法师8岁开始在观音阁出道修法。


  四是有口味纯正的竹溪特色美食。竹溪饮食风味南北兼蓄、东西共融,形成了辣而不烈、麻而不剧、酸辣可口、香鲜适度的“特色风味”,食者无不称好。如“竹溪蒸盆”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溪泡菜、盐菜、豆腐乳、豆瓣酱、魔芋豆腐、农家蒸盆、神仙豆腐,以及面食碗儿糕、糖酥饼等等,都是极具竹溪特色的美食。


    五是有近几年奠定的旅游发展基础。谷竹高速今年将实现分段通行,十巫高速今年也将立项,这2条高速不仅彻底打破了我县交通瓶颈,而且使我县真正融入从武汉到神农架、武当山,经竹溪到小三峡、三峡,再回到武汉的大黄金旅游圈。我县旅游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且迫在眉睫。近两年,我县通过招商引资,抢抓竹房城镇带建设机遇,启动了2个四星酒店、龙王垭山庄、县河金鱼岛、大石门和敖家坝旅游名村等一系列重大旅游建设项目,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二、生态旅游开发任重道远


    虽然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而我县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尚处在起步期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还存在景区景点规模偏小,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重大旅游项目推进困难,主流文化品牌还没打响,旅游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综合效益和带动发展优势尚未凸显,加快旅游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营造生态旅游发展氛围。一是坚定发展生态旅游信心。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竹房城镇带、“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等发展战略,为我县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引导全县上下增强生态旅游意识,确立抓发展首先要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旅游,抓旅游就是从根本上抓发展的观念。二是树立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理念。坚持用发展旅游的理念,来谋划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现代商业、现代农村,以旅游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围绕旅游发展观光工农林业,围绕旅游发展交通、城镇和新农村,用旅游业的发展成果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三是加大宣传造势力度。以“绿色国心•生态画廊”为我县生态文化旅游主打宣传品牌,通过宣传要使外地人明白到竹溪投资做什么,到竹溪来游什么, 往哪儿游,怎么游的问题。四是办好节庆活动。聘请专业大公司进行策划,运用大手笔,形成大声势,造就大影响,产生大效益,努力办成全省知名的重要节庆活动。继续举办饮食文化旅游节暨烹饪大赛,加力开发竹溪特色饮食、生态食品,使竹溪饮食走向产业化;鼓励宾馆酒店农家乐开发竹溪特色的饮食,发展壮大生态养生系列膳食,把“吃在竹溪”的名气推广出去。五是设立生态旅游标志。城区和305省道沿线设立进入景区景点的标志牌,如楚长城风景区,敖家坝观光园,画屏烟雨漂水岩风景区,偏头山风景区等。


    (二)着力抢救挖掘生态旅游文化。一是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软实力。一个景点的硬件再好,但如果没有文化内涵是没有生命力的,景区是由景点构成的,景点要有典故,有奇闻轶事,如关垭楚长城,看长城是一个点,要感受朝秦暮楚,漫步千年长城,穿越松林长廊,探迷神秘古墓,亲临红色硝烟,使游客来有看头,回有念头。二是抢救挖掘地域文化。当前,应从服务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出发,以本县文化人士为主,组建地域文化研究协会,着重开展以十八里长峡、偏头山森林公园、鸡心岭为代表的山水文化研究工作,以关垭楚长城遗址、西关街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研究和挖掘工作,以贡茶、贡米、贡木为代表的贡产文化抢救和挖掘工作,以山二黄、向坝民歌、丰溪民间故事等为代表非物质文化抢救、整理工作,以竹溪风味小吃为特色的饮食文化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出一批优秀地域文化成果。三是借助外力提高旅游文化品位。要善于借用名人、专家、教授的智力,研究地域文化,做足旅游的理由,充分利用名人和专家的社会资源、活动空间和权威效应,为发展大旅游服务。要运用一切媒体推介竹溪地域文化,邀请央视有关栏目组来我县制作竹溪风光MTV等,邀请知名导演来我县拍摄电影电视剧,邀请知名作家来我县采风创作,扩大竹溪对外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着力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一是科学编制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当前,应抢抓市委、市政府授予我县绿色崛起示范县这面发展大旗,从高端着手,聘请高规格的资深规划机构,量身定做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尽快编制出我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好3至5年内我县应开发建设的重点旅游景点详细修建性规划。二是加快实施旅游产品建设。结合县委、县政府“内外一起抓、大小一起抓、长短一起谋、城乡一起推”的发展思路,突出养生、休闲旅游特色,培育精品项目,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克服贪大求洋、舍近求远的思想,先将城区附近305省道沿线的景区景点打造和包装,形成合理的旅游线路,从城关出发,上游关垭楚长城、敖家坝,画屏烟雨漂水岩,甘宗祠,龙坝湿地公园;下游大石门,金鱼岛;近游地母庙,九里岗,偏头山,鄂坪水库,龙王垭茶园;远游十八里长峡,万江河。充分体现山水旅游、森林旅游和乡村旅游的生态特色。三是包装一批生态旅游建设项目。有项目才能招商,大招商才能大发展。要像过去争取水电项目一样包装打造生态旅游项目,整合文物、文化、生态、宗教等资源,高起点策划、规划、包装旅游项目,引进有实力的开发主体进行整体开发,以旅游业加快发展带动服务业上档升级。四是倾力打造绿色旅游名片。以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龙王垭养生茶庄为主,通过包装推介、景点建设、景区升级,使之成为我县5个靓丽的绿色旅游名片。五是抓好旅游示范乡镇和旅游名村建设。从全县生态旅游建设情况看,蒋家堰镇基础是比较好的,境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既有古长城遗址和秦楚古道遗迹,也有历史久远的庙观、山寨和城堡,更有青山绿水的画屏山、龙山峡、百花谷等自然景观。尤其是近两年申报并实施的旅游名村和旅游名镇建设,以及敖家坝片区开发和药材观光示范园建设,为蒋家堰更好更快地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向坝、桃源、新洲、鄂坪等乡镇也有很好的条件发展旅游,应在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包装上下功夫,把玉石打磨成一件件玉器,把珍珠串成一条条项链。


    (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整体工作合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生态旅游业发展摆在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建立健全例会制度、重点项目协调会商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议从2013年起,把旅游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切实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的检查督导和任务落实。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按照“项目倾斜支持、市场主体投入、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加大生态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绿色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引导工商业资本和社会资金更多的进入绿色旅游产业领域。三是推进区域合作。建议与周边县共同搞好鸡心岭、关垭古长城、十八里长峡等景区的开发,实行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信息互通,文化互融,节庆互动。四是注重做好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对有技术支撑、有经济支持、有市场需求的文化项目予以适时适度开发。对暂时不具备开发能力的景区,待时机成熟了再启动,严禁低水平建设,低档次开发,让珍贵的生态旅游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竹溪县政协调研组  周克新 明扬 张卫华 许祖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