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当阳市在经济转型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

2014-09-15 01:01:51  
字体大小:【

 

杨洪  慎先志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积极探索当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战略,近期,我们对当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就下一步如何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现状


    从国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以来,至2009年底,当阳市仅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值33.1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66亿元。2013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达到31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34.0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15亿元。从速度上讲,高新技术企业家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在近年内均实现了翻两番。


    但和周边县市区比,当阳市高新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底,宜都市、枝江市、夷陵区和远安县分别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13家、12家和10家。当阳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1家,总量大大高于上述县市区,但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5.4%,远远低于上述县市区,在宜昌县市区和枝江并列排第5。2013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34.05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15亿元,在县市区里排名第5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为10.26%,低于宜昌市12.24%的平均水平。


    二、问题


    (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个体规模小。目前已有的13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较大的华强化工、三峡新材高新产值分别为70.3亿、20.1亿元外,其余企业高新产值都在3亿元以下,缺乏行业龙头企业。与宜都、枝江、夷陵等县市差距明显。


    (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行业分布散。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属不同的产业领域,行业关联度小,没有形成互补互促局面。目前还没能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缺少能够发挥自身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的龙头企业。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到位。一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主要表现为研发活动少、企业研发投入少;二是创新人才缺乏,尽管近年来我市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不断加大,但高端创新人才、高层创新团队还远不能满足创新的需要,对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还比较弱;三是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在传统产业的关键领域,重大技术突破还不够,原创性成果不多。


    三、建议


    (一)提高认识,科学定位。大力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氛围,必须澄清两个认识: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并不神秘,符合国家高新领域的产品、技术都可以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二是传统行业也有高新技术产品,也可以发展高新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在县市发展高新产业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去年以来,省和宜昌市也分别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的意见。建议当阳市委市政府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纳入“五个当阳”建设范围,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


    (二)规划引领,搭建平台。在即将编制的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对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划设计,做到有任务表、有路线图、有具体的政策措施。让规划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引领作用。到“十三五”期末,通过大力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采取在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提档升级一批、在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转化一批、在招商引资中引进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使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递增2个百分点,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有龙头带动、有数质保证、有创新能力、有聚集效应的全新局面。


    依托开发区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符合当阳市情、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途径,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招商引资中注重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园区,引导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集中,使高新技术资源在园区集中、聚变,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


    (三)服务配套,政策激励。发展和引进科技服务、信息咨询、专利服务、创业投资机构等中介组织。一大力吸引全国、全省知名生产性服务企业到本地设立分支机构,引进一家以上创业投资机构到本地落户。二是确立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中介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标,在政府投资咨询、论证等项目上,通过公开招标,向优质中介服务企业购买服务,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支持中介服务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三是建立全市中介机构信息平台,为行业专业化、规模化打下基础。借鉴先进县市经验,开通当阳市生产性服务企业信息平台,发布中介机构执业资质、信用信息,完善中介机构电子信用档案和网络评估机制,全力为高新产业服务。


    在政策激励方面,加大对市外人才及行业领军拔尖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灵活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推行技术入股,在工资、奖励、职称等方面进一步向科技人员倾斜,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对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实行政府奖励。加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加速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进一步加强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当阳科技行”活动,加强校企、院企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督办企业落实研发投入政策,建立企业研发中心。落实科技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政策,逐步做实。推进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项目化,并对每个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各个环节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杨洪系政协宜昌市委常委、当阳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