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2014-12-28 22:24:50  
字体大小:【

 

当阳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最近,当阳市政协组织力量,对当阳市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经济一体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近年来,当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当阳市城镇化建设已经实现历史性跨越。


    1、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2、比较完善的城镇结构体系初步形成。在城镇规模和职能结构上,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建制镇---集镇---中心村”的结构体系;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河溶、半月、草埠湖等镇为外围的城镇发展密集区;确定了“一心一带、多极伸展;一二四六、组群集聚;三区互动、城乡融合”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3、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全市已形成了以建材、化工、食品、纺织为支柱产业的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粮油基础产业,现代农业特色进一步彰显,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4、城镇面貌发生巨变。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近80%的行政村通过整治已达到全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评价标准。


    5、城镇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得到提升。当阳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示范区和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称号。当阳城区及半月镇荣获省第五届城镇规划建设“楚天杯”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省“宜居村庄”创建先进单位。


    二、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当阳市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不菲成绩。但总体来看,城镇化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城镇化水平较低。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37%。而2014年5月,我市城镇化率才达到47.1%。我市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玉阳、玉泉、坝陵片区,城镇居住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造成辖区交通拥堵、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七个镇建成区面积只有8.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平均不足1万人,城镇化率较低。河溶(重点镇)、半月(特色镇)和庙前(一般镇)三个镇的城镇化率分别只有32.71%、32.11%和12.32%。城镇规模太小,难以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市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湖北省和宜昌地区水平。


    2、规划不科学、不详细、擅自变更和执法不严等问题依然存在。我市少数地方的城镇化建设缺乏科学、详细的整体发展规划或规划滞后。存在各自为政、擅自更改规划、盲目建设、布局混乱等现象。城镇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应有发挥,以致城镇化扩展难度加大。有关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对违规违法行为姑息迁就、监管不力,酿成严重后果。


    3、产业支撑力度不强。全市一、二产业发展仍然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传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依然繁重。而第三产业仍存总量不足、增速较低,产业带动难。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不大。同时,城镇产业支撑较弱,没有把集镇作为发展经济的载体,而是作为单纯的集中居住区。其人口大多仍以农业为主,制约了小城镇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4、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一方面,中心城区产业集聚、人员集中,服务设施不足。有的设施老化严重、功能退化,又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城市管理力度不够,致使节假日里,人头攒动,车满为患,秩序紊乱。另一方面,许多城镇道路、供水、供气、供电、排污、绿化等设施简陋落后。文教、卫生、体育和公共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迟缓,与现代化城市标准相差甚远。


    5、体制机制存在不少障碍。现行户籍管理等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户籍、人社、医疗等方面改革配套措施还不到位。农村居民进城门槛过高。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造成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均等。如目前农村月人均60元的养老金远远低于城镇职工1306元的月人均养老金。同时,由于现行土地政策和国家计生政策的城乡差异,不少农民不愿因身份转变而放弃土地收益和生育优惠,导致城镇化的推力不足。


    6、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需求。受财政体制和地方财力的制约,城镇建设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欠帐较多。小城镇建设方面,随着国家减轻农民负担政策陆续出台,相关经费取消,使镇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减少,未能保证小城镇建设应有的资金支持。由于财政转移资金有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造成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难度加大。


    三、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市七次党代会描绘了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宏伟蓝图。建设具有当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


    1、坚定不移地加强组织领导,把城镇化的魂魄铸“牢”。城镇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是综合性、政策性、协调性和配套性极强的社会变革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增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五个当阳”建设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市委、市政府每两年召开一次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专门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采取得力措施,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坚定不移地实行规划引领,把城镇化的起点做“高”。没有高起点规划的城镇化是放任自流的城镇化。一要科学编制规划。高起点是财富,低起点是包袱。要按照“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尽快修编和实施定位准确、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镇域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二要精细修编详规。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和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要切实做好水电、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规划编制工作。三要严格落实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现象。绝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3、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支撑,把城镇化的实力做“强”。城镇化建设离开了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要抓好产业布局,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聚,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市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二要壮大城镇经济。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要坚持“产业兴镇”战略,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可利用资源。科学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突出优势和特色。大力培植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努力壮大区域经济。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为农民进城镇就业、置业创造有利条件。三要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关公品牌,培植龙头企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善服务环境,不断壮大第三产业。


    4、坚定不移地坚持配套完善,把城镇化的功能做“全”。一要积极构建“一心一带、多极伸展[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荆宜高速当阳段各出入口布局工业园区形成产业带];一二四六、组群集聚[即构筑由一座城市、二大工业园区、四座重点镇和63个农村社区(集镇、中心村)组成的城镇村体系];三区互动、城乡融洽[即将市域分为城镇化引导区、生态控制区和乡村协调发展区]”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推动城乡互动融合。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要突出道路、桥梁建设。重点抓好三桥、四桥及公路等方面的配套建设,拓宽城镇骨架。要大力抓好集贸市场和停车场建设,尽快建成3000个停车泊位,使城区买卖有场所、停车有泊位,促进城市管理上台阶。要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要注重文体设施建设,尽快兴建博物馆,增强文化体育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不断提升居民道德文化修养。要加快标准化学校、医院、养老服务中心、民居改造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集镇供水、排污、供电、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升中心城镇的承载能力、安置能力和辐射能力。


    5、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创新,把城镇化的机制做“活”。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可持续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来外面的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的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同时,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建设经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二要落实配套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取消二元制户籍管理的有关指示精神,鼓励群众进城镇经商落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民与城镇居民衔接一致的教育、医疗、就业、低保、经适房和廉租房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等形式有序流转。三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监督机构,明确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行综合管理,统一执法。


    推进城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我们牢记使命,锲而不舍,当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一定能够迎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