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加大措施整治“城中村”的环境卫生

2015-07-29 14:08:51  
字体大小:【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域现象,也是历史遗留和现实发展交织的产物。村容村貌代表了一个村的整体风貌,也反映出村民的“精神风貌”。环境卫生问题不仅降低了广大“城中村”村民的生活质量,还破坏了“城中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村民的精神面貌如果未能与时俱进,反而任由落后的生活方式主导日常生活,继而污染村民的精神面貌,使得“城中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倒车”,应该引起重视。

 

    造成“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原因主要:一方面是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尤其是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乱堆乱建、乱扔乱放等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城中村”卫生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加之有效日常管理的缺失,激活了村民“原始”的不讲卫生恶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议:

 

    一、加大对“城中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此工作由各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县直职能分管部门积极配合,指派专人或小组到“城中村”蹲点,组建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小组,对“城中村”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并下达整治计划和达标时间表。

 

    二、加大对“城中村”保护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力度。首先,在“城中村”内设置宣传工作栏,通过各种图片、文字进行环境卫生保护与治理的宣传,大力宣传“环境卫生人人有责”,不断提升居民素质;其次,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各村保护环境卫生的优秀人物进行表彰,以此弘扬“保护环境卫生光荣,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可耻”的氛围,逐步强化“城中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三、进一步完善“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中村”设置垃圾桶对村民的环境卫生行为有一定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全村的整体环境状况。因此,在加强“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时更要注重设置垃圾桶的覆盖面,要根据“城中村”实际居住人口和面积来确定所要配置的垃圾桶数量,尽可能满足村民处理生活垃圾的需求。改变“城中村”内的垃圾桶模式,可参考一些现代城市模式,将垃圾桶设置为衣柜型——柜子下端摆放垃圾箱,两侧为垃圾扔进口,柜子上端为环卫宣传栏。同时,要拆除“城中村”内不合理露天垃圾堆放场所,断绝废弃物的来源。

 

                       (竹溪县政协  吴晓红  陈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