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

2015-08-17 17:49:01  
字体大小:【


    随着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并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等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在: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在农村“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越来越多。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二)水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而农村优质的水资源慢慢被这些有机物在不同程度破坏。 

 

    (三)工业企业污染。基于优先发展经济考虑或把关不严等原因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而相当一部分企业是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农村环保宣传教育要及时适应新形势,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传播手段,加强对农民进行环境知识的普及教育,唤起他们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宣传教育,促使广大农民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让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环保工作中去,不断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制订农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纳入全民环保行动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协助他们运用先进生产技术,通过“绿色”生产经营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达到改善农村。只有让农民自己行动起来,农村的环境问题才有望得到根本的解决。

 

    (二)建立有效的农村环保管理机制 。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城乡统筹范畴。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使城市各项环保基础设施向广大农村延伸,并确定服务内容和配套标准,逐步实现城乡环保一体化。      

 

    (三)确实健全农村环保机构。要健全乡镇及每个村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人员,并定期在农村公布环境信息,使每个村民拥有环境知情权。要对现有乡镇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对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下令停产治理。对新建乡镇企业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污染的产生。要确实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改革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制度,将农村环保考评列为重要考核内容。      

 

    (四)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在中央财政加大支持的同时,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加大农村环保资金保障力度,把农村环保作为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在农村地区产生污染的有关企业要落实污染治理责任,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污染治理的投入。引导和督促地方各级财政和相关企业,切实加大环境保护的投人,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同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五)建立农业污染监测体系。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农村环保监督和管理,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在此基础上,经常对灌溉污水水质、土壤、农产品及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

 

    (六)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小区,推动畜牧水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加强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宣传,引导城镇居民消费者对农产品实行质量监督,形成良性的生产消费循环。 

 

                       (竹溪县政协  吴晓红  陈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