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综合施治引导民用无人机市场有序发展

2017-03-14 17:26:45  
字体大小:【

 

    随着无人机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民用无人机忙碌在天空,无人机“黑飞”问题越来越突出。有权威机构统计,北京首都机场2016年就发生19起异常升空物事件,其中有6起是无人机。今年1月15日有人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附近升空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民航客机,影响了飞机正常起飞;2月2日晚,绵阳机场附近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导致航班延误或备降;2月3日下午,深圳机场有航班机组报告在起飞及落地过程中发现不明升空物,导致多个出港航班延误。

 

    去年4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随着制造成本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爆发式增长无人机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的数据,目前国内对无人机驾驶员的总需求是10万人。国内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已超过400家,全球70%的中小型无人机都是中国造。加快推进无人机产业化也被写入《中国制造2025》,作为航空装备发展的重要部分。市场红火的背后,是目前国内约2万架无人机处于“黑飞”状态。2015年《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总数仅为2142个。

 

    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行业政策、标准及法规建设滞后,值得关注的是,民用无人机基本处在“有人飞、无人管”的局面。目前,“玩”无人机门槛很低,基本上是谁都可以造,谁都可以买,谁都可以飞。因为价格便宜,在网上就能买到,买了就能飞。正常的飞机上有黑匣子和定位装置,空管可以实时了解到飞机的动向。而无人机只和操作者有通讯关系,很多无人机根本未报备,空管无法管。在空管方面,2009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过《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虽然规定繁多,但这些多为临时性、指导性规定,有关审批程序、管理规定、适航标准,处罚标准等相对滞后,什么时候能飞,具备哪些条件才能飞,“黑飞”要受哪些处罚,这些核心问题都没得到解决。在适航管理方面,虽规定了民用无人机运行应当申请办理临时国籍登记证、特许飞行证和无线电许可,但对具体管理部门和申办流程却未提及。政策不明确及空域、飞行许可等证件申请通过率低,使得无人机运营者心生侥幸。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民用无人机发展提供了广阔天空。如何让民用无人机在便利社会、造福于民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及公共安全的种种隐患,亟待改变民用无人机“有人飞无人管”的局面。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明确民用无人机的法律属性,明确哪些民用无人机属于航空器,哪些属于一般动产;建立民用无人机登记管理制度,通过登记注册,掌握其销售、使用、流转情况;建立民用无人机适航标准,明确其飞行时间、空域、航线、高度等标准,并明确划定禁飞区;建立民用无人机企业准入条件和监管规则等,通过对民用无人机企业的严格监管,来规范民用无人机市场。其次,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加强对无人机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管理,提升无人机飞行安全的可靠性。其三,严格飞行任务申请及空域申报程序,细化适航标准和飞行管制规则,使无人机飞行合理化、合法化。其四,建立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机构和统一的认证标准,加强无人机驾驶员对无人机的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国家应进一步深化低空空域改革,逐步将民用无人机市场导入安全、健康发展轨道。

 

    (宜城市城乡建设局  杨明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