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防范应对三大风险

2017-03-16 08:42:50  
字体大小:【

 

    农业是一个风险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同样面临着风险。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越来越计算产出比、考量风险收益率。为此,笔者与基层干部群众谈改革、议风险,他们认为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应该帮助农民防范应对三大风险。

 

    一要防范应对自然风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面临的是自然风险。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产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田受到旱灾、洪灾、涝灾、风灾、雹灾、火灾、病虫害、鼠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些都直接关乎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农民防灾、抗灾、减灾的能力又相对较弱。随着种植结构调整,规模经营经营比例越来越大,一旦遭受到自然灾害的损失,农民必将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对抗自然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农业保险力度。但是,这些年来,农业因为风险大、收效低,农业保险一直存在种种问题。一是赔付标准太低。据了解,现在一亩地全部绝收了才赔280元,而种一亩地成本就得650元左右。二是现在保险品种单一。目前,农业保险是低水平广覆盖,除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给予补贴外,其他均未纳入补贴范围。三是核灾理赔时间长,影响了农民恢复生产的积极性。

 

    基层干部群众建议,下一步,应从供给侧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创新,既要提高保险赔付额度,也要扩大保险品种,把一些特色产业、高效农业、像种蔬菜、果树、木耳、中药材、特种养殖等都纳入国家保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撑起“保护伞”,织好“安全网”。

 

    二要防范应对市场风险。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农民需要面对的一个常见风险,特别是这些年,每年都有各地的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烂在地里、农民哭诉求助的新闻。当前,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农民所要面临的市场和以前相比,风险更大。

 

    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农产品种好了顶多算丰产,只有卖出好价钱才叫丰收,而本地市场也不一定是你的市场。现在农产品都是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比如玉米,甚至都不是我们国内市场的波动,是国外的价格冲击了我们的玉米价格。

 

    改革有风险,市场更有风险,如何降低市场风险?基层干部群众提出“四招”:

 

    一是栽种的时候要依靠品种、技术等手段错开上市时间,错峰销售。比如调种白菜,要选择春白菜、夏白菜、秋白菜、冬白菜等不同品种,避免扎堆上市。还要针对不同市场调种不同品种,比如市场喜欢圆茄的生产供应圆茄,喜欢长茄的生产供应长茄。

 

    二是以村为单位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经营格局。专业合作社一头接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必须把供需信息都汇总到合作社,提前预定,统一调度,农户只管种,合作社负责卖。这样一来,合作社就有了议价权,风险自然也降低了。

 

    三是加粗延长产业链。降低市场风险不能光靠生产,特别是农产品,现货产品存不住,可以搞冷库,价格不好就储备起来,高价的时候再抛出去。还要搞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实行“农村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电商平台把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销出去,还要力争卖个好价钱。

 

    三要防范应对技术风险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种养结构,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都面临着技术风险。比如引进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或者刚刚引进来还不成熟,或者是老百姓技术没掌握好,有的失败了,这种风险也普遍存在。

 

    技术风险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下越来越凸显。这一方面主要是农民本身素质不足,技术缺乏。比如农民不种玉米了,改种大豆、马铃薯、杂粮等还比较简单,若改种木耳、中药材等,技术就得现学。

 

    既使在一些已经靠技术富裕起来的地方,技术风险也仍然存在,由于涉及到农民利益问题,各地要谨慎防范,积极应对。比如要让农民在祖祖辈辈种庄稼的土地上种起大棚蔬菜,从塑料大棚、钢架大棚、日光大棚。再到智能大棚,每一阶段大棚技术要求都不一样,一旦技术跟不上,很容易造成种植失败。

 

    基层干部群众建议从三个方面降低技术风险:一是加大技术引进力度,要帮助农民引进比较成熟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依靠先进技术增产增收。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通过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要注重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做到调整什么农产品,就培训什么农产品。三是加大技术承包力度。要鼓励科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咨询,降低农民技术风险。

 

                        (宜城市政协  张贺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