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政协战线上的不老松——记阳新县政协委员刘正球

2014-09-21 11:22:05  
字体大小:【

 

    在阳新县政协有这样一位委员,他担任政协委员20多年,共撰写委员提案150多份,各种内容的议政发言260多次,被大家誉为“政协战线上的一棵不老松”。他就是刘正球。


    刘正球同志历任县政协四至九届委员。20多年来,他做到了本职工作和履行委员职责两不误。县政协每次评选出的“优秀政协委员”、“优秀委员提案”,他都是榜上有名,并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黄石市优秀政协委员、阳新县“十佳”政协委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委员的提案和议政发言,立足宏观,建言立论,往往令人茅塞顿开,视野开拓。


    1992年,在刘正球担任政协委员的第二年,他分析了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新形势,针对阳新经济当时还处在“内生型”、“封闭型”的实际,首先提出要“跳出阳新看阳新”,实行“西依武鄂黄,东引粤沪杭”的发展战略,通过融入武汉经济区,引进沿海地区投资,使阳新经济逐步转向外向型的提案,被相关部门列为重要提案,重点办理。


    1996年,他在议政发言中,又提出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以梁兴公路为轴线的经济走廊,带动南北两翼的发展。他的这些建议高瞻远瞩,起到了转变阳新经济发展思路的作用,被群众接受。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是刘正球建言的另一特点。


    2003年初,刘委员在提案中率先提出了兴建阳新工业园,被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纳,2005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阳新工业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阳新工业园迅速发展壮大,现已更名为阳新经济开发区,为全省竞进提质“十佳”开发区,成为阳新县域经济冲刺“全省20强”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


    2006年,他在调查中了解到多家外来企业已经或准备落户我县沿江地区,便及时提出了尽快作好沿江经济带规划的提案。针对阳新经济困难这一特点,建议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发展思路,倡导与黄石市共建阳新沿江经济带。2009年,省政府批准在我县沿江地区兴建“新港物流(工业)园”。


    关注民生、沟通民意,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是刘委员建言的又一个重要议题。


    2012年,刘委员看到阳新老城区背街小巷近百条,普遍存在巷道狭窄、下水道不畅、浊水横流、垃圾遍地,绿化少、环境卫生差等问题,过路行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叫苦不迭的现状,提交了《加快城区背街小巷路面硬化速度》的提案。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很快这个提案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将城区背街小巷硬化改造工程纳入县政府2013年“十件实事”之一,一次性投资1200多万元,对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改造。


    这几年,阳新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砥砺奋进全省二十强”奋斗目标正如火如荼进行,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刘正球提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必须跟上,要为我们后人留下蓝天、青山、绿水; 城乡建设的加快,古建筑群的保护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像城区的富川门遗址、全县各地的古街道、古村落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都有待于开发。他提出了《将淹没在富水水库的阳辛古镇申报为水下文化遗址》《提倡生态养殖,保护水环境》《重建沧浪亭》等一系列建议,基本上得到落实。如县委提出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构想,全县水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在城东新区建设中,沧浪亭系列建筑正在加紧进行。


    作为一个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他对履职的执着理念从没有放松。他还身兼提案和文史委员会的委员,工作上做到了两不误。他参加了历次全会提案的整理、校核和部分重点提案的督办、回访等活动。他是九届政协首次出版的文史专辑《阳新进士录》的编辑和撰稿人之一,是即将出版的《阳新政协志》编辑人员之一;还受聘为省市政协的文史资料研究员,积极向《黄石政协文史资料》等刊物投稿。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刘正球委员的不辞劳苦和认真调查,还有他那数以百计,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提案和议政材料,也如实的印证了他“政协战线上的一棵不老松”的美誉。


(阳新县政协  刘会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