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寻根  传承  守望——记武汉市江夏区政协委员、文博研究员祁金刚

2014-09-21 11:22:25  
字体大小:【

 

    他是一位勤奋刻苦的文化寻根者,三十余年不辞辛劳地从事着所钟爱的田野考古工作;他是一位情深意笃的江夏赤子,用他的笔墨深情书写着家乡的灵山秀水;他是一位文化遗产的守望者,用他的执着让尘封的历史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上褶褶生辉。他就是江夏区政协委员、文博研究员、书法家祁金刚。


    江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人文资源的灵壤沃土,独特的湖山文化,是大自然的慷慨恩赐;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先祖们谱写的壮丽诗篇。于是,一位从江夏这块热土上走出来的炎炎赤子,胸怀着对故土山川的热爱和眷恋,爬罗剔抉,探赜索隐,辛勤致力于家乡历史的考证和研究事业之中,并最终硕果累累。


(一)考古证史


    1962年,祁金刚出生于金口范湖乡滨临长江的一个江南小村,冥冥之中长江文明的基因滋润着他幼小的心田。在这里他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后来应征入伍,未曾想到的是他从小在江边玩耍、习水的地方,后来从事考古工作后,却在这里发现了多处五千年前的古文化遗址,也正是长江文明的开端。


    骏马辞天气正豪,大鹏出水翅犹泾。1984年祁金刚结束了四年部队生活,退伍回乡。因其在军报上发表过很多文章,且擅长书法,被区文化馆聘用。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一种机缘,这一年全国开展第二次文物普查,文化馆正缺人手,他被抽调到文物普查队,负责普查资料的登记、整理以标本的清理归类等工作。通过采集的标本发现了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石碑上那些镌刻的文字深深的吸引着他,使他渐渐地喜欢上了“考古”这项工作。


    1988年,为培养考古人才,武汉大学历史系开设文博考古班,祁金刚通过成人高考顺利进入了高等学府的殿堂,他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系统地修完了田野考古学所有的专业知识,为后来从事考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武汉大学学成归来后,祁金刚就担任了江夏区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主持业务工作。期间他曾多次组织带队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研究工作,并屡有重大发现。他的脚步基本上跑遍了江夏的山山水水,在区境内发现古文化遗存600余处,主持发掘的古遗址、古墓葬上百处,战国、东汉、三国、六朝时期的大型墓葬数十座,出土国家一级文物10余件。山坡战国楚墓出土了带字竹简填补了武汉地区的考古空白,湖泗古瓷窑的发现也填补了白云黄鹤无瓷窑的空白。由于其业务水平的不断积累和提高, 1998年提拔担任区博物馆馆长兼文管所所长,2002年又成为文博考古副研究员,2005年调任区文化局副局长,主管全区的文物考古工作。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他负责全区的文物普查工作,使得又有一批新的文化遗存又陆续地重见天日。2009年,他晋升为文博研究馆员,入选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


(二)遗墨传承


    在田野考古一线辛勤工作的同时,祁金刚还将考古所获,诉诸笔端,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考古论文,先后在《考古》、《文物》、《中国文物报》、《江汉考古》、《武汉文史资料》等多家社科核心期刊和专业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和文章,得到业界同仁的高度重视与一致好评。2008年出版了他撰写的研究江夏历史文化的专著《江夏溯源》,这本书积累了他研究江夏文化20余年的成果。有专家评论该著从内容到形式,堪称严谨完整的学术专著,传之久远的地方史志,是对武汉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贡献,同时荣获了武汉市社会院社科类优秀著作奖。


    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江夏区志》、《灵泉志》、《江夏黄研究》、《江夏史话》等地方史志的编辑和撰稿工作,2011年与方耀强等合著出版了《金口,中华名舰第一镇》一书,更深层次地挖掘了金口这个江南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


    耽于工作的原因,祁金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行走于江夏的灵山秀水,徜徉于江夏的古城新镇,踯躅于江夏的阡陌街巷,留恋于江夏的古迹遗存,对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先民们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崇敬不已。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赤子,祁金刚倍受这一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总在试探着触摸这一地域文化的源头,触摸自己生命的根系。自从事考古工作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参与和主持了江夏所有重大文化遗址、墓葬的发掘和整理,参与了江夏所有名胜古迹、文献典籍的修葺与搜辑,遍阅了海内古今学人有关江夏的所有撰述。一种为故土历史的沿袭承传、岁月嬗变,而遗墨作注、树碑立传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心底油然而生。2000年5月,经他的努力探索和申报,《明楚王墓群》和《湖泗古窑址》两处重要文物终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又将槐山矶石驳岸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将他对江夏历史文化古迹的那份坚定、那份执着,都凝聚在这厚重的历史遗存之中。


(三)文史资政


    2011年被推选为江夏政协委员后,他深感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更重了,利用政协这个平台,提出他对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的意愿。2012、2013年撰写的两份提案《关于加强金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的建议》、《关于建设湖泗窑遗址博物馆的建议》都被政协作为重要提案在大会发言。2013年他撰写的《正在苏醒的古镇》被区政协推荐到市政协《政协论坛》栏目进行了访谈,在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因此他连续两年被评为区优秀政协委员。


    随着一代名舰——中山舰打捞出水并陈列金口后,金口更是蜚声宇内,成为举世瞩目之地,千年古镇与一代名舰结下了旷世情缘,也给研究地域文化的祁金刚提供了一次汇集研究成果的机会。他与武汉社科院研究员方耀强等人合作,撰写了《金口,中华名舰第一镇》,该书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神韵、兵家战争、名人轶事、中山舰魂等几个方面对金口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论述,出版后好评如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11年6月,中山舰旅游区开园开放在即,祁金刚调任中山舰旅游区管理处,负责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开园前的各项筹备工作。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和引领作用,确保了旅游区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的各项筹备工作,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市领导调研时得到了唐良智副市长的充分肯定。


(四)墨苑拾贝


    如果说考古证史,守望故园是祁金刚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注脚与符号,那么对中国书法艺术则是他穷其一生的艺术追求,也是得以怡情养性,咏志抒怀,悟道修身的不二载体。此间他翱翔于艺空,乘桴于瀚海,在书法艺术的天地里探奇揽胜,含英咀华,尽情地驰骋遨游,并终有所成,成为墨苑中的一位佼佼者。


    当初学书法主要源于父亲的教导和村里塾师的指引,报纸成为他练字最廉价的材料,学校出宣传栏成了他习字的“责任田”,家乡临江小村的门户上的春联是他最早的“书法展”。时至今日,掐指算来,他断断续续地写了几十年的字了。在生命的各个时期,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祁金刚都始终矢志不渝在书法艺术的漫漫长路上不断跋涉前行。有时哪怕工作再忙,事务再多,他每天都必须抽出时间坚持书法练习和艺术创作,或晨耕,或夕作,醉心于书香墨韵之中而乐此不疲。


    书法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独特艺术,古人流传的碑帖浩如烟海,一般学习书法都从临碑习帖开始,祁金刚也不例外,起初研习唐人的楷书,直至后来学习“二王”的行草,因都是自学,没有名师指点,对古人笔法的精妙之处不得要领,但他仍在通往书法梦想的崎岖山路上苦苦的追寻着。


    2003年,他当选为江夏区书画家协会主席,作为江夏书法艺术的领头人,他深感自己的艺术造诣将与江夏的书画艺术根茎相连,且重任在身。鉴于此,为得到更系统地学习书法理论和书写技法,2005—2010年间他先后四次到北京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的临帖班、导师工作室学习深造,先后得到了龙开胜、刘文华、洪厚甜等诸多名家的点拨,书艺大进。使祁金刚的书法艺术在几年内得到了质的提升和飞跃,作品质量和艺术表现力日臻成熟,渐达上乘之境。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书法艺术领域孜孜不倦的辛勤求学,祁金刚收获了丰硕的艺术成果。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等大型展览并有获奖。2010年入选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优秀学员展;2010年11月入展全国首届公安消防文联艺术展,作品在首都军事博物馆展出;2009年入选中韩书法联展;2007年入展武汉•拉萨书法联展;在湖北省内,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湖北青年书法展、 书法篆刻作品展、楹联书法展一等奖、武汉黄鹤群星奖等殊荣。


    天道酬勤,不管是对故园的那份探寻和坚守,还是对书法艺术的追摹和传承,以及对于政协委员职责的那份神圣相守,这些社会角色与他融为一身,也为他丰富的人生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的高度,新的起点,新的人生征程,我们更期待他以更高的奋斗目标,以更高的历史责任为江夏文史传承、书画艺术以及参政议政作出更大的贡献。笔墨千秋、流芳万世,我们更期等他的文史和书法作品在江夏、武汉、乃至全国的舞台上绽放出烈火金刚般的光芒!                   


(武汉市江夏区政协  赵卉琴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