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湖北省委员会
一、加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不断推进,鄂西各市(州、林区)都在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建设、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真抓实干,鄂西旅游知名度与市场辐射力明显增强。
“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先行”。随着大量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大量潜在旅游消费者的涌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基础设施建设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紧迫性。充足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可进入性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以方便旅游者安全、快速、舒适、经济地到达鄂西旅游景区景点;质量较高、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住宿与餐饮基础设施将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持。另外,包括旅游供电、通讯、供水、排水、步行街区、医疗救援等也对鄂西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各种交通方式(如三峡游船)、住宿设施、餐饮服务等,本身就是具有潜在吸引力并促进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对提高鄂西生态文化圈的游客消费、丰富旅游地吸引力、提高接待容量、增加就业机会、满足各种旅游需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鄂西地区地形复杂、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地方经济实力不强、旅游业发展的进度不一,基础设施长期以来都比较薄弱,远远不能满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旅游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档次偏低。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十分不平衡,资源富集区的交通通达性欠佳,接待设施严重不足、档次偏低,地域结构矛盾明显。由于鄂西普遍处于山岳地区,恩施、神农架、武当山等生态文化资源禀赋极强的地区由于缺乏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对外连接,旅游食宿设施数量规模与结构一直限制着大规模圈外游客的招徕。这使得圈内热点地区生态环境和接待设施承受着较重的季节性接待压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圈内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与产品的闲置,特别是襄樊、十堰、荆州等地的旅游业发展迟缓,不利于旅游圈的整体进步与形象塑造。而圈内部分重要旅游目的地如神农架,接待能力十分薄弱。除旅游交通及接待以外,旅游业的其他要素,如餐饮、娱乐和购物等,也发展缓慢,除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方缺乏具有特色的餐饮、娱乐及购物品种和场所,不能有效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2、旅游圈内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机制亟需创新。由于受到地方行政区划和部门利益的限制,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协商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等尚未有效建立,导致了基础设施规划难统一、使用难对接、资源难整合。比如旅游圈内的骨干交通架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如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神农架机场等),但骨干交通瓶颈解决的同时,需要尽快解决旅游景区与骨干交通线路和枢纽的连接性,需要加快配套接待设施硬件与软件的扩容升级以迎接旅游接待量的增长。
3、旅游圈内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亟待调动。旅游圈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多方面、多地区、多单位,资金缺口也比较大,资金分配上难以均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和地方对旅游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投入,但是外资、国企、民营企业和百姓集资等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缓解资金困难,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未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应在以交通、饭店、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提高旅游产业素质,实现由旅游资源富集地向精品旅游目的地的跨越。
(一)加强旅游圈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管理与统筹
应该充分利用国家旅游局赋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探索自主权,创新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体制,统一规划、同步建设、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打破基础设施的部门割据和地方割据,构建鄂西无障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
(二)科学确定旅游圈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
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科学管理的要求,根据阶段性的旅游发展重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基础设施重点突破、协调推进。以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生态建设、交通设施、社会事业、服务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形成圈内旅游基础设施上下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三)继续加强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1、构建畅通立体的旅游交通网络。航空交通方面,应该协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增加宜昌机场、襄樊机场、恩施机场以及正在筹备建设的神农架机场等的国内外航线,构建省内外机场航行环线。鼓励民航基地公司和更多有实力的航空公司来鄂西开辟国内、国际航线。在3-5年内相继开通至国内省会城市、旅游热点城市以及沿海、沿江、沿边等开放城市和重要客源地的直飞航线,千方百计开发国际国内航空市场。铁路交通方面,依托在建和即将开工的宜万铁路、汉宜铁路、十堰—宜昌铁路、渝郑铁路、长荆铁路电化工程、安康—恩施—张家界、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荆州—岳阳和焦柳电气化改造,尽量覆盖和辐射旅游圈内重点旅游目的地,构建区域内快速旅游铁路交通网络。公路和水路交通方面,要加快武(当山)神(农架)、宜(昌)巴(东)、十(堰)房(县)、郧(县)十(堰)等圈内公路的建设,同时,做好长江沿线、支流和湖泊的重点旅游码头建设以服务长江黄金旅游线、湖泊旅游度假。此外,加强主要铁路、公路与骨干旅游景点的对接匹配(如铁路与高速公路出口或站台的开设,如游船、机场、火车等的班次、时间与周边旅游目的地需求的衔接),加强通往主要景区景点的公路建设、区域内旅游交通环线建设和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如乐天溪—邓村—大老岭旅游公路、兴山至巴东与杭兰高速公路连接线、松柏—保康高速公路),特别是加强旅游沿线标志牌、加油站、维修点、购物点、急救站、停车场等配置设施以及车流、气象、旅游资讯等信息咨询渠道的完善。实施旅游交通主干线沿线的绿化、美化工程,加强对主干公路、铁路、水路的养护和灾害防治。加快与公路配套的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推进自驾车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发展。
2、建设标准的旅游标识系统。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要按国家标准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立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标识,使用棕底白字的景区道路交通指示牌,统一标牌的规格、色彩、字体等。旅游景区内标识系统由各旅游景区负责设置。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行业共同出资,全面实现通往景区道路、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国际通用标识系统标准化,统一标准,逐步推广。
3、加快实施旅游集散地建设。加快重点旅游城市(宜昌、襄樊、荆州、十堰等)的旅游集散地建设,完善游客救助、散客自助游集散、旅游信息发布与查询、旅游咨询、旅游投诉处理、旅游购物、导游导购、游客休憩、餐饮娱乐、车辆服务、旅游培训、人才交流、旅行社组织等服务功能。加强铁路、骨干公路和骨干码头沿线交通枢纽的集散地服务区建设。
4、推进旅游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积极支持旅游网的建设和改造,完善电子政务、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实现旅游产品信息发布、查询、预订等功能,并逐步完善旅游企业业务交流合作等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搭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加强旅游路线和机场、车站、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景区等公众场所的通信设施建设,在实现基本语音服务的基础上,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查询、导游导购等信息服务。
5、加快旅游饭店、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产业要素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增加总量、调整结构与加强管理并重,优化结构,合理布局,不断提高旅游饭店的软件与硬件。加快度假型酒店、汽车旅馆建设步伐,推行产权式公寓、分时度假酒店经营模式,形成以星级饭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其他社会旅馆为补充,分类齐全、布局合理的旅游服务接待格局,争取早日打破旅游饭店的接待瓶颈。宜昌、神农架、武当山、恩施、荆州、襄樊等重点旅游地要积极建设集风味饮食、商品购物、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街区。进一步完善现有餐饮、娱乐和购物设施的旅游功能。
6、加强能源、供水、通信、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要保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旅游区(点)的用电、用水供给。旅游景区的给水可采用管网水源或安全可靠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但必须确保水源质量达标和可持续供给,同时确保不对旅游区环境和景观造成破坏。旅游景区(点)供电线路的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安全和视角审美要求。旅游景区内的供电线路应尽量避免明线架设,涉及景观和安全的重点地段线路以埋设为主。通信事业仍需保持适度超前或与旅游开发建设同步进行的发展趋势,改善目前部分旅游区(点)通信条件相对较差的现状。旅游城市与旅游区应该依托相关地区的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旅游救援服务体系,专门为旅游者提供急救、保健、咨询等服务,旅游医疗服务中心的电话、地址等应出现在各种旅游手册、宾馆指南以及各相关旅游服务设施的显著位置。
7、建设一批星级旅游厕所。本着“布局合理、坚持标准、分级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在鄂西旅游城市、A级景区和公路沿线兴建旅游星级厕所。执行《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国家标准,做到设施一流、环境高雅,与地域文化、景观文化相结合,适应鄂西气候环境,确保四季使用。
(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广泛参与,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的市场化和管理的社会化。鼓励通过相互参股、资产重组、兼并联合、委托经营、参与管理等形式提高鄂西旅游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引入民营资本。
调研组成员名单:
王耀辉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湖北省委专职副主委、教授
陈清银 省旅游局巡视员
王继健 省旅游局处长
刘晓航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旅游系主任
田琼波 宜昌市夷陵区旅游局副局长
支 铁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教授
黄 华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旅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