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加快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4-09-15 00:56:11  
字体大小:【



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省输送了大批专业实用型人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教育体系的宏观布局不尽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二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三是人们的教育价值取向出现偏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四是管理体制不顺,资源浪费严重,办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五是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确立了四个优先领域,其中就包括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多年来实施科教兴鄂战略,更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依据社会需求导向调整教育体系的规模和结构,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结构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控,在当前高等教育需求极其旺盛的条件下,教育行政部门掌控高校招生计划指标的制度是完全必要的,近期不宜放开,只是这种计划权要有利于优化规模和结构,而不是相反。基于目前的现实情况,应适当压缩普通本科的招生规模,扩大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使高等学校(包括高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布局趋近合理,使各类招生规模和结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

    2、加强政策引导,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温家宝总理指出:“重视技能,重视技工,要成为社会的一种文明风尚。我们不仅要尊重那些有理论素养的教授、专家,也要尊重那些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有发明创造的技术专家。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出版和其他大众媒体,都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迂腐落后的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积极进行宣传和引导,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创造更优的政策空间。

    3、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职业院校同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等方面的关系,建立行业、企业、学校、政府共同参与的机制。德国建立了“双元制”高职教育模式,即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规定了行业、企业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权力和义务,企业有义务接纳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我省可以借鉴“双元制”模式,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出台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校解决产学研合作办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积极推进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要大胆探索多元化、民营化的办学路子。一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大胆探索并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鼓励由职业院校牵头,以专业为载体,组建有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二要大力推进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在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三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开展中外、港台职业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四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职业教育的强大合力。

    5、调整职教目标,着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一是有效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对全省高职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初步形成专业布局合理、办学规模适度、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进一步提升亮点,加快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基地建设。二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优质职教资源为龙头,完成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按照省部共建协议的要求,进一步统筹和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三是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活动,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开发、共享,加快构建湖北终身教育体系。

    6、理清职教思路,着力搞好本土职教特色建设。要从本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走向入手,着力打造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的本土特色职业教育。一是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本土经济特色。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化趋势,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将专业设置的重点转向生机勃勃、前景广阔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大批实用人才。二是在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上要体现为本地经济服务。加强校内校外两类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创新产学工结合的途径和方式。三是要正确引导学生就业,树立开拓型就业观和脚踏实地的创业观。

    7、瞄准职教方向,着力创新职教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根据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学校为主的培训、企业(行业)为主的培训和校企股份合作的模式。

    8、突出职教重点,着力培育五大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的方向要以经济发展的方向为坐标,充分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重点培养为促进湖北经济建设服务的几种固定专业人才,即农业产业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创业型人才。

    9、切实推行就业准入制度,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一要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凡是属于国家和省规定的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从事一般职业或工种的,必须优先录用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必须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二要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院校学生参加中级技能鉴定可免除理论考核,只要具有操作技能便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四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要选择与人民生活、安全、健康最密切的职业工种重点进行监察。

    10、开发技能型人才存量资源,拓宽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渠道。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人由劳动人力资源变成了就业困难群体,其中包括上世纪国有企业经济体制转型期散失的技能型人才。充分挖掘开发这些技能型人才的存量资源,是我省职业教育必须研究的新课题。要设法搭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服务平台,建立技能型人才信息库,依据本省就业需求情况,对这些人才资源进行再培训,达到技师或高级技师水平后,由政府提供补贴向企业推荐,或引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或扶持其创业。这种模式既挖掘了技能型人才存量资源,又促进了相关人员劳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