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完善武汉市公共交通转乘系统的建议

2014-09-15 00:58:07  
字体大小:【

 

 
    硚口区政协委员国洪河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行路难”成了我市面临的难题。但作为缓解“行路难”重要手段的公共交通转乘系统却存在不足,亟待完善。

    1、线路设置不科学,造成公共交通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是现有公交线路过长。根据国家建设部的规定,武汉市公交平均线长应该是在15公里左右。但2009年底的数据显示,武汉的266条公交线路中,有114条长度超过20公里。过长的公交线路减慢了车辆的周转,增加了行车安全隐患。二是重复线路多。市区主干道上线路重复过多,如武珞路、珞喻路上的线路超过32条,站台经常排起长龙,给交通造成巨大压力。三是部分线路存在空白,公共交通线网覆盖率仅为2.55公里/平方公里,部分线路公交依然不足,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2、站点设置不合理,中转枢纽站不足,转乘不便。一是公交站点与轨道线路站点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实现无缝对 接,给乘客转乘造成不便。如:太平洋、宗关公交站点与相应的轻轨站点就相距数百米之远。二是市区公交枢纽站设置偏少。因城市改造的推进,公交专线的发展,使得有些公交枢纽站被拆除或外迁,仅2004年按照市政建设整体规划迁移的枢纽站、首末站就有13个,其中包括古琴台枢纽站、航空路立交桥下、3路电车宝丰路站点等。这在客观上影响了转乘系统的建立。

    3、政策配套不到位,缺乏配套的转乘优惠方案,增加了市民出行成本。公交系统多年的发展,让市民习惯了长线路和“一票制”的公交专线。我市2009年出台的《公交线网优化三年行动计划》最终被否决,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配套的转乘优惠政策。如果单纯调整公交线路,而不出台转乘票价的相关政策,不仅达不到改善公共交通的目的,还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为尽快完善武汉公共交通转乘系统,为此建议:
    1、优化公共交通线路。一是在尊重市民出行习惯的前提下适当缩短武汉公交平均线路长度,由2009年的平均19.9公里缩短到15公里左右,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油耗和周转时间。同时,降低线路沿途堵点数量,保证准点率,提高线网运行效率。二是减少公交线路的重叠,为主干道减负。公交重复系数从2009年的4.86下降到3.6左右,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三是增加线网覆盖率,填补公交空白,方便新开发地区和偏远地区居民出行,公交线网密度从2009年的2.55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3.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四是以陆续建成的轨道交通为骨干,增加运送乘客到轨道站的“喂给线路”,减少公交线路与轨道线路的平行和重合。五是合理发展客运轮渡,优化码头与公交的衔接,为过江路网减负。

    2、合理设置站点,科学规划公交枢纽。要牢固树立公交优先理念,科学制定公交规划。一是优化站点设置,调整站点间距,统一轻轨、地铁、公交与轮渡站点和指示站牌的名称,完善站点配套设施。二是合理布局,整合公交站点与铁路、航空、轨道交通、渡轮、出租车、便民自行车等多种站点,实现不同公共交通方式的无缝转乘,构建衔接有序的便捷交通。三是积极推进市区公交枢纽的规划和建设,借助旧城区改造开辟新公交枢纽用地,或利用火车站、飞机场、码头、地铁站点等建设的契机规划设置立体转乘枢纽,建立公共交通转乘系统的支点。

    3、借力“武汉通”,尽快出台公共交通转乘优惠方案。武汉城市一卡通公司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该公司共发售“武汉通”403万张,预计今年新发200万张,发卡数累计将突破600万张。“武汉通”的迅速普及,为公共交通转乘优惠方案的施行创造了条件。相关部门一方面应采取咨询、听证等方式,尽快拿出科学、合理的转乘优惠方案。方案可参考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等地公交票价方案,通过降低短线路公交车一票制的票价,或通过技术手段设置一定时限转乘,刷“武汉通”可享受低折扣票价等方式,切实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另一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统一公交、地铁和轮渡等公共交通票价系统,迅速完成公共交通电子钱包、物联网软硬件设施的优化和升级,保证转乘优惠方案的顺利施行。
                    (武汉市硚口区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