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加快兴山县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017-03-10 08:35:38  
字体大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对持续加剧的老龄化危机,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发展康养产业已成为百姓最迫切的期盼。康养产业是新兴现代服务业,具有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积极融入国家级三峡康养试验区,打造鄂西康养产业基地,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兴山县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与基础

 

    (一)生态环境优越。持续推进绿满兴山行动,建成生态园林县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形成“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的绿色生态景观。主要水域达到国家地表水一、二类标准,常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7%以上,素有“天然氧吧”雅称。兴山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5.3℃,常年日照时数达1682.8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人们企盼的“梦里老家、养生天堂。”

 

    (二)旅游资源丰富。兴山是王昭君的故乡,昭君出塞两千多年形成丰富的文化积淀,凝练出东方和平女神的精神,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奇特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魅力无穷。4A级朝天吼漂流景、风景如画的高岚风光、万朝山自然保护区、龙门河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姿百态的盘龙溶洞、湖光山色的古洞口库区等旅游景点,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和原始神秘的神农架连成一片,成为旅游观光的“黄金走廊”,还有一批星级酒店和众多农家乐,为发展康养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产业优势明显。境内高速贯通,高铁开工建设,香溪河流域通江达海,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全国往来兴山方便快捷。通讯设施服务全市领先。医疗养生全面起步,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水平达90%,各类养老机构7家,养老床位540张,每千名老人30张,医养产业开始形成。境内蕴含着大量的白芨、金钗石斛、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等名贵药材广泛应用于养生。住房、交通、娱乐、食品、家庭用品、家政服务等生活成本低廉。民风淳朴,为人和善,孝老爱亲等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大量“候鸟式”老人消夏暖冬康养,形成良好产业基础。

 

    (四)政策机遇难得。国务院先后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把康养产业确定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对康养产业政策的顶层设计。宜昌市政府把康养产业确定为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纳入 “十三五”发展规划,并明确了任务和政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积极争创国家级三峡康养试验区,出台了优惠政策等,为我们加快发展康养产业带来前所没有的发展机遇。 

 

    二、我县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发展规划滞后。相当一部分人对康养产业不甚了解,对康养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养老就是吃饭睡觉,看病吃药的落后观念,健康养老的意识普遍淡薄,习惯于居家养老。有关部门重视不够,行动不快,规划滞后,相关工作缺乏引领和指导,统筹和协同不够,处于部门单独行动,企业自由发挥的状态,相关部门责任不清,任务不明,没有具体的配套实施方案、任务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不能满足人们迫切要求,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

 

    (二)缺乏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县内没有出台康养产业发展的配套优惠鼓励政策,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支持社会化养老的扶持政策宣传不够,缺乏配套措施。由于财力紧张,康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口大,加之养老产业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招商力度不大,缺乏政策支持,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致使全县健康养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中高档次的健康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缺乏。

 

    (三)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条松散。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没有很好结合,发展模式单一。近几年我县探索开展了以公办敬老院为主、民营养老为辅、日间照料和农村幸福院为补充养老产业发展模式,这些项目建设与服务范围还是体现在初级阶段,民间资金投入没有积极性,大多设施简陋、服务落后、内容单一、资源分散,康养体系还没有形成。医养、游养结合不紧,没有针对性以养老为主发展医疗、旅游商贸休闲等相关产业。农村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娱乐的功能减弱,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康养产业发展需求。

 

    (四)康养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全县养老从业人员约240人,乡镇敬老院、幸福院负责人大部分为政府人员兼职,员工一般3-5人,40-60岁农村妇女和下岗失业人员约占90%,没有接受管理、医护康复、保健、心理等专业知识培训,不能适应康养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的康养管理、教育、研发、生产和贸易等专业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具备养生、医学、心理及旅游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五)舆论氛围不浓,营销手段落后。康养产业是一个新型产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虽然需求很旺盛,但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对康养产业研究不深,对外宣传,普及知识,产业营销工作滞后,大多数人还很陌生,普通大众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听说”的层面。康养产业主题宣传和营销推广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品牌推介力度不够,品牌形象还没建立,康养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还很欠缺,优质康养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丰富而优质的旅游、生态、医疗、文化、养生资源没得到有效利用。

 

    三、康养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出台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级三峡康养试验区。目前,我县正处于康养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一定要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级三峡康养试验区。要立足于“健康为本、产业融合、满足需求”的理念,积极谋划,科学编制《兴山县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对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建设集聚区做出前瞻性的统筹安排。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无污染生态特点,制定我县康养产业建设与发展、管理与服务、运行与补贴、管理与监督的标准。对生态康养进行分功能合理布局,在开发中发展、在保护中利用,在挖掘中建设我县康养产业。

 

    (二)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康养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认真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出台支持企业在借贷融资、人才培育引进、税收、土地供给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将养老医疗服务体系逐步纳入社会福利建设专项规划,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康养机构规模,提高康养机构补贴标准。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康养产业,开放县内市场,共建康养基地,做强做大康养产业。建立管理组织,加强工作协调,推进产业领域间的融合发展。

 

    (三)突出医养结合,完善产业链条。试行“公建民营、民营公补”模式养老服务体制,将部分公办敬老院民用化,带动公、民敬老院共同发展,力争到2020年民办养老机构达到300张床位,满足日益增长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建立“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挖掘医院医疗技术和床位资源,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改造提升一批旅游服务设施,使其发挥在健康养老应有的作用,加快康养旅游产业项目规划和实施,在主要旅游区建设适合老年人旅游的项目,增添必要老年设施设备,形成“健康旅游+食药产品”的旅游老年商贸休闲产业链。大力发展我县健康生态农产品、生态野生产品,建立起采摘、体验、食用、医疗、观光为一体生态康养产品。扩大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康养产业合作交流,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形成区域康养产业集群。

 

    (四)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康养产业队伍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实行职业资格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康养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根据康养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有计划地通过长中短期培训,实现养老产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率达100%,提升康养产业管理和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采用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的方式大力引进实用专业人才,设置康养产业公益性岗位,补充增强康养人才队伍。实行优劣淘汰管理,在发展康养产业中注重量的发展,也注重质的发展,实行管理考核、评定等级、星级发展管理监督模式,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

 

    (五)加强宣传推介,营造发展氛围。围绕兴山特色,找准康养定位,推介宣传口号,打响生态品牌。要体现“养老、养生、养心、养身”四个方面,突出“生态、水质、气候、药膳、绿色”康养产业的优势,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挖掘县域内风景旅游、人文地理、交通区位、生态文化中的传统养生元素,进行打造、包装推出。利用电视、报刊和网络等现代媒介,推介一批康养宣传语、宣传画册、歌曲、微电影等精品力作,举办主题游报道、专题节目、节庆会展、康养论坛、网络评选等特色活动,提升康养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打响康养品牌。完善信息平台,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完善信息平台,强化信息化管理,发展老年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与信息平台,与金融、护理、保险、教育、娱乐、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兴山县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