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著名归侨女画家李青萍的传奇人生

2014-09-15 21:46:20  
字体大小:【


用心灵作画

    李青萍的归侨政策在进一步落实。1984年7月10日,江陵县政府将她敲锣打鼓地送到江陵社会福利院,并任命她为福利院名誉院长。1985年7月,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领导意见,决定增补李青萍为江陵县政协副主席,工资调增至19级,100%发放。

    搬到福利院的当天,她蹲在地上作起画来。30年里,李青萍背着人偷偷摸摸地画,现在她能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画画了。多年压抑在心中的艺术激情、蕴藏在脑海锤炼已久的一幅幅画面,像火山般地迸发出来。她争分夺秒,泼墨如云,用自己的画笔向人们倾诉。1982年至1986年,李青萍创作出《大海战》、《婚礼》、《葫芦胎》、《表妹》、《杂耍》、《天地之间》、《你们都是半神仙》等500多幅画作。题材十分广泛,有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南洋风光的依恋,有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苔,更有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新加坡风景》,几笔就勾出了新加坡的特征,但美丽的景物由灰暗的颜色构成。硝烟弥漫、弹痕累累,没有阳光、没有生气,这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追述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电子游戏》,画幅五光十色、粗旷豪放,用浪漫的手法展开神奇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欢欣和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赞美。《宫廷后面》,画中的他和她依偎在一起,倾吐内心的真情,享受爱恋的温存,洋溢着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这一幅幅画作凝聚画家的似海深情,尽现诗一般的意境,是她几十年生活的沉淀,也是画家内在感情呈于视觉的结晶。

办两次画展

    1986年3月8日,荆州古城的街头上出现广告:“归侨女画家李青萍西画展在社会福利院展出。”“不就是那个卖冰棒、收破烂的老太婆吗?她是个画家?还会画西洋画?”李青萍办画展成了当时江陵县城的爆炸性新闻。

    这的确是一个奇特的展览:《李青萍画展》的横幅就挂在她床头上,展室即她居住的那间10多平米的小房。墙壁四周从上到下、密密麻麻挂满了60多幅水粉画、油画、版画和泼彩图。房间里放不下,又临时向福利院借了两间办公室,尽管这样,也只展出了她近几年创作作品的一小部分。

    江陵县文化馆一名干部受组织之托,从李青萍的作品中挑选了50多幅精品,携往武汉,以拜访的形式请省城的美术专家们鉴定。专家们看了这些画,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拍案叫绝。著名画家、湖北省美术学院副院长汤文选说:“李青萍我知道,解放前就很出名,日本画界很推崇她,称誉她是中国画坛一娇娜。几十年杳无音信,我还以为她不在人世了呢!”

    比她晚三年进上海新华艺专的湖北省美院老校长、教授刘依闻说:“我今年67岁了,到现在,我的画没有什么变。我看了李青萍今天的画,有风格、有意境、表现自然,把抽象和国画的平面构思运用得很好。我们现在有些青年学西画,照抄、照搬美国或日本的,故弄玄虚,这不好。应该向李青萍学习,她的西画很好很自然,她是走自己的路啊!”

    时在武汉的西安美术学院理论研究生李松看了李青萍的画,说:“李青萍的绘画技艺使我大开眼界,我认为她的抽象派绘画和印度泼彩图,把印象感觉、记忆及潜意识都巧妙地糅入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正是我们当今研究探讨的绘画方向。”

    1986年7月1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侨办和江陵县文化局、江陵县侨办联合举办的“归侨女画家李青萍女士西画展”在武汉市汉阳琴台文化宫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顾问张楚火昆先生亲自为画展题词:“艺术之光”。《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均在当日头版刊发展览会消息:“40年代徐悲鸿题写的《青萍画集》饮誉海外,75岁高龄青春焕发,搁笔35年再现画坛”。

    展出的半个月,每天观展的人川流不息,李青萍画展轰动江城。7月25日画展闭幕,李青萍特地赶来参加闭幕式。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画家周韶华一见到李青萍,就紧紧握着她的双手:“相见恨晚!相见恨晚!”他激动地对同行们说:“她的表现手法,她的艺术造诣,在全国也是第一流的。她的绘画展出,可以说是历史的骄傲!女性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如果再不重视宣传李青萍的艺术,我们就对不起全省的父老兄弟。”

    一时间,李青萍成了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人物,前来慰问的、参观的、求画的、拜师学艺的,络绎不绝。当时的国务委员宋健、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都在《新华社内参》清样上作了批示。全国美协吸收她为会员,省、县将她增补为湖北省政协委员,《荆州地区志》和《江陵县志》将她列入条目。

晚年之杰作

    对这些戏剧性的变化,开始,李青萍还感到有些新鲜和兴奋,但很快就以平常心对待。她不愿让自己的宝贵时间淹没在热闹和鲜花之中,她要画画,要为中国画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为复兴新的东方文化进行艰苦探索。从1986年办展览到2001年,李青萍又创作了《两人情》、《花莲港》、《马来西亚的黄昏》、《延安印象》、《精灵之舞》、《采莲》、《窥视》等各种画作一千余幅。其中1986—1988年和1990—1992年是李青萍绘画创作的高峰期,基本上以水粉画为主,也有少量的油画。1996年后,她的油画作品增多,1998年,李青萍油画创作达到高峰。

    李青萍的后期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画风更加成熟、凝重和浪漫不羁,体现了东方写意与西洋画技的珠联璧和,热情奔放,挥洒自如,内涵深沉,更多地体现了人性。用李青萍自己的话说,那就是:“一个艺术家要永无止境地去追求、探索,不但不肯重复别人,甚至连重复自己也是一种艺术的后退。”

    1990年,李青萍用一块从旧算盘上拆下的底板,创作了一幅油画《富士山风光》。画面上洁白的富士山矗立在蓝色的天空下,倒映于两旁树下繁茂的黑色河流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高洁,充满了老画家向往大自然、向往伊甸园乐土的炽热之情。这幅画作的照片,也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研究所调去研究收藏。

    现收藏在台湾卡门国际艺术中心、编号为“11010437”的一幅油画,是李青萍晚年的杰作。全画为72×205CM,质地是粗糙的麻布,笔触浑厚苍劲。画面的主题是一位颇似高更(19世纪末法国印象派画家)的男子形象,周围散落着一些幽灵般的小人身影,沉郁的基底衬托出响亮的赋色。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神秘、浪漫、怪异的情调。这幅画反映出她早年对高更、凡·高艺术的热衷和南洋风情对她的浸润。

画家的夙愿

    90年代末,李青萍已临近耄耋之年,身体日衰,精力渐感不支。晚年又患了风湿病,腿脚疼痛,走路必须依靠拐杖,作画更是十分困难。李青萍这位心高气傲、从不服输的老人,也不得不发出“吾辈已老”的感叹!感叹归感叹,但她还是要作画。

    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撑着拐杖,总是顽强地去做。虽然我身体越来越不支, 但我在一刻不停地追求,真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要求自己再严一些,不要浪费时间。”

    李青萍习惯将纸铺在地上作画,晚年她已蹲不下去了,就跪在地上画。后来跪着也十分困难,她就坐着在画案上作画,先让其侄女李美壁将颜料挤在画布上,然后亲自挥动刮刀和画笔。有时,李美壁上班不在家,她将邻居请来,为她挤颜料。挤一次,付10元报酬。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李青萍早已悟出“人世无常,艺术永存”的真谛。她想到自己已是九旬之身,来日不多,应该有自己的一本画集。

    将印度泼彩图与中国画的技巧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创出自己的风格,在中国,李青萍可谓第一人。正如英国丹地大学艺术硕士赖新龙先生所说:“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画抽象画成名的画家不多,而画抽象画成功的女画家更需首推李青萍一人。”

    把抽象画、泼彩图传下去,这是老画家多年的宿愿。她说:“我既不求名,也不图利,唯一的愿望是能在我有生之年出版一本像样的画集,留给后人一点启示。并将仅存的200余幅作品献给生我养我的祖国,此生足矣。”

    但出版画集谈何容易,一要钱,二要精力,李青萍二者皆不备。在人们眼里,李青萍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么高,她应该是有钱的。但她没有钱,原因有:一是她重艺轻财,二是她不会理财。

    李青萍酷爱艺术。她曾对人说:“我一生无儿无女,我的画就是我的儿女。”因她深爱自己的画,前些年她是不卖画的。1996年后,她由以画水粉画为主转为画油画为主,需购买昂贵的油画材料,曾被迫以极低的价格向画商出售了一批作品。这些画商一转手就以数十倍、上百倍的利润赚了大钱,而她依然清贫。

    李青萍为无钱出画集而日夜发愁,香港、台湾、上海的几家画廊和拍卖行却对她的作品炒得很热。从1997年开始,她外流的《绿色的梦》、《精灵之舞》、《节庆》、《灯火阑珊》、《故乡》、《儿时旧梦》、《岁月燃烧》、《森林》等多幅作品,先后出现在香港苏富比公司、台北甄藏公司的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并拍出了高价。一次,旅居珠海的荆州藉青年画家魏新在香港上年拍卖品的目录中,发现有三幅李青萍老师的作品,一幅拍到16万港币,一幅拍到8万元,一幅拍到6000元。

    2000年11月,著名美术批评家严善钅享先生应台湾卡门国际艺术中心之邀,赴台湾桃源整理和编辑著名画家沙耆文献。在观看沙耆原作和资料的同时,他无意中欣赏到了卡门艺术中心收藏的李青萍数百幅作品。李青萍有如此之多的作品流到台湾,他深感吃惊。台湾敦煌公司和上海某画廊也藏有李青萍的数百幅画,而且有的画廊已停止出售,奇货可居,欲等李青萍“百年之后”再以高价出手。

    尽管外界炒得如此火热,但画作的主人李青萍却浑然不知。她长年卧在病榻上,只期盼有人帮助她出版一本画集。

抢救青萍画

    2003年春节,魏新回荆州探亲,来到李青萍老师家。李青萍又向他絮叨出画集的事。他深知,早在30年代,她的抽象画就引领画坛风骚,作品中所表现的超时代思维,比我国80年代才兴起的新潮画至少要提早50年,趁老师还健在,将青萍画发掘出来,不仅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审美意识,也将给中国画坛留下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春节后,他没有返回珠海,而是径直赶到深圳,找到旅居鹏城的荆州老乡周南海。周海南同魏新一起去拜访我国著名摄影艺术家张之先先生。

    张之先是我国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先生的侄孙,他拍摄的各种千姿百态的荷花等作品饮誉海内外。张先生居住在深圳,对艺术圈子的事特别热心,有人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都会鼎力相助。当他听到李青萍为出画集遇到困难时,感到十分惊讶:“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事”!张之先于次日同魏新、周南海连夜赶往武汉,向湖北省文联主席周韶华表明:他愿意个人出资,为李青萍拍摄作品并出版画集。他说:“同张大千的艺术不是属于张氏家族一样,李青萍的艺术应该是属于全社会的,如现在不及时抢救,它将会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那时,说什么也来不及了。”

    2月22日,张之先一行到荆州,李青萍闻讯,十分激动。她当即表示:在她有生之年,只要能出画集,能办一次展览,她愿意将她现存的作品,捐献给国家。并写了委托书,请司法部门公证,等国家有关部门接受捐赠。老画家为承传中华文化艺术不惜奉献一切的精神,使张之先一行深受感动。

    张之先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完成了200多幅画 作的拍摄工作。李青萍十分感激,要送画给张之先先生。张先生执意未收,他说:“我做这件事,不为名份,不为利益。我收了您的画,说明我有私心,以后我就说不起话。只要您的画集能尽快出版,能办成国家级展览,我的心愿就满足了。”

    李青萍的作品已经封存,准备随时捐献给国家。有人找上门对李青萍说,现在有人愿意出100万元收藏她的这批作品,并且告诉她,如果愿意卖,现在还来得及。但遭到李青萍断然拒绝。她说,我的艺术是祖国、人民给我的,我要将它献给生我养我的祖国和人民。

    在张之先、魏新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画集已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李青萍的这册画集,为大八开彩色精装版,有130个页码,共收入李青萍的画作104幅。画集由中国现代画理论评论家水天中和当时的湖北省文联主席周韶华作序,并选入了我国著名画家鲁慕迅、著名美术批评家严善钅享、深圳书画院研究员鲁虹等人的评介文章。序言说:“李青萍的画,属于意向性流变抽象结构,它以凝重瑰丽的色彩,丰富奇妙的联想,凭积淀于心灵的印象画感觉,形成了泼彩图象所独具的浪漫情调。李青萍是一位极不平凡的艺术家,她的泼彩图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的瑰宝,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瑰宝。”鲁慕迅则这样评论:“从李青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艺术与人生的完善统一,她的人生与艺术堪与历史上的徐青藤、八大山人、凡·高等遥相辉映。青萍老人的艺术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全人类的。”

    遗憾的是,青萍老人于今年2月19日去世。她临终前想在上海办一次书画展览,见一见当年的老同学的愿望未能实现。她走后留下来的画已全部被上海美术馆购买。

    令人费解的是,李青萍与画坛隔绝了30多年,不曾看过一本像样的画集,不曾参观过别人的画展,更没有与同行进行切磋和交流的机会,但她的作品富有现代感,在抽象写意领域里独领风骚。著名画家李世南先生说:“想不到荆州古城还深藏着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

    几十年来,她不知疲倦地、默默地耕耘着,完全沉浸在对艺术的痴迷中,潇洒地生活在艺术世界里。一生独身的她曾风趣地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些就是我的爱人,我的子女。”

    艺术,是她生命的唯一!(转载《湖北文史》第七十六辑,本文作者邱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