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回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的京剧表演(下)

2014-09-15 21:46:25  
字体大小:【


高雪樵与李顺来

    30年代前期与蓉丽娟同时演出于“新大”的二牌前辈武生名家高雪樵,长靠、短打均佳,并能真刀真枪地开打和耍九节鞭。他的代表作是长篇武生戏《驱车战将》,他的《长坂坡》一剧有“叹五更,战四将”一场戏,开创了长靠武生“打出手”的先河。他的短打戏在《铁公鸡》中扮演张嘉祥,除“翻土坡、耍大旗”外,还玩“九节鞭”,这是一种京剧武生和武术名手都视为畏途的一种兵器,耍得不好的话,尖锐的鞭头就会打伤自己。除高雪樵外,能耍九节鞭的人甚少。他主演的《铁》剧,配以前辈武生名家李顺来的向荣,两人的“趟马”动作配合默契,乃著名的经典示范演出,为江城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王熙春与两位女武生

    王熙春曾挂头牌在30年代前期演出于“新大”,扮相俊美,唱做均佳。她虽为南京夫子庙的歌女出身,但技艺不凡,后登上银幕,曾与刘琼合演过古装片《文素臣》,后则专门从事拍片工作,又与童芷苓合演京剧舞台艺术片《尤三姐》,她演尤二姐一角。

    这个时期在“新大”演出的女武生,先后有二人,一为缪黑灯,她长靠戏为《金雁桥》,短打戏则为《恶虎村》。一为盖云楼,以演《落马湖》、《连环套》中的黄天霸著名。

不听到掌声决不罢休的增长胜

    增长胜是一位嗓音响亮的前辈铜锤花面。30年代前期在“新大”演出时,你只要一走进“新市场”的大门,就可听到远处他正在演唱的嗓音。他有一个怪癖,就是观众在他演唱时如不鼓掌的话,他就把嗓音提高到像火车鸣笛一样地唱下去,不得到掌声决不罢休。听够掌声后,他才停止他的唱腔。他常演《牧虎关》等剧。

名武生王筱芳甘当配角

    前辈武生名家王筱芳,他的撒手锏是《冀州城》一剧。30年代前期,他以三牌(二牌为旦角)当家武生与头牌“红生泰斗”林树森合作演出。林身才高大魁梧,加上头上的“夫子盔”和脚下的高底靴,的确是够高的了。林上演关羽这一角色时,王筱芳却愿与他配演小角色马童。王筱芳能从林树森高大的身躯之上,一个跟头翻过去。王的这一绝招,使林树森将关羽演得更“活”了。王筱芳为什么能以名武生而甘当低下的马童这一角色的呢?是因为筱芳的父亲王益芳是林树森的启蒙老师,师兄弟这间的关系亲如手足。

周瑞安的“耍牙”

    周瑞安是被誉为“北方一条腿”的著名前辈武生,主演的《金钱豹》与众不同。在一上场的“急急风”的锣鼓声中,他在台前“亮相”,口中左右有两颗“獠牙”不住地摆动,以示豹子将要吃人,这是一个“绝招”。当年他是在“汉大”演出的。

文武不挡的白玉昆

    白玉昆是一位前辈和著名的文武老生。他30年代前期挂头牌上演于“新大”时,在《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和《芦花荡》剧中,他能前演乔玄,“劝千岁”的一段唱别具一格;后来扮演张飞,他打着赤膊,腰插“令旗”,在与周瑜的对打时,他边唱边舞,唱出了安徽的花灯调,令观众发笑,人们都说白玉昆是一位文武不挡的前辈名家。

富连成之“盛”

    富连成科班,原名“喜连成”,按毕业学员的字辈为“喜”、“连”、“富”、“盛”。“盛”字辈中首屈一指的是老生李盛藻。30年代前期,他带领“盛”字辈的兄弟们演出于“汉大”,挂牌的次序是:李盛藻的头牌,陈盛荪(青衣)的二牌,杨盛春(武生)的三牌,贯盛吉(老生)的四牌,以下是武丑叶盛章、小生叶盛兰、花脸裘盛戎等。上演的剧目最精彩者为《苏武牧羊》一剧,李盛藻演苏武,当时他的唱腔甜润,超过了马连良。

金少山害苦了谭富英

    30年代前期,谭富英(二牌)与金少山(三牌)随梅兰芳(头牌)演出于“新大”,有一天的剧目“大轴”最后一出是梅兰芳的戏,“压轴”倒数第二是谭富英的戏,倒数第三出是金少山的戏。结果是金少山因抽鸦片烟,而迟误了到剧场的时间,害得谭富英只得提前上戏,匆忙化装上场。演“压轴”的演了倒数第三出,这是当年梨园的一件奇闻。

麒麟童的《投军别窑》

    30年代前期周信芳以“麒麟童”艺名挂头牌演出于“新大”,他拿出从不上演的《投军别窑》,唱腔吸引了广大观众。特别是“断肠人送断肠人”一句,歌来扣人心弦,表情逼真,与北方杨小楼的《投》剧成为了南(周信方)北二绝。

程砚秋汉口收徒

    老京剧观众都知道,前辈艺术大师程砚秋收徒是极为严谨的,特别是在解放以前,他绝对不收女徒。但他碍着至友情面,有时也收上一、两位高足。30年代前期,程先生在汉口“新大”演出时,江城前辈名票万奉一先生的内侄、一位姓彭的男青年,对“程派”青衣艺术极为喜爱,以致欲拜程为师,遂请其表叔为之介绍。万先生向程一提出此事,程先生就满口答应,并对万先生说,他因事忙,先由程(砚秋)剧团的管事、名旦吴富琴先生为之打好基础,他再加以指点。此消息由万先生告诉彭姓青年后,彭喜出望外。哪知在程先生通知彭与他同行至京时,却遭到彭家的阻挠,说彭是书香子弟,岂能去当“戏子”。结果彭未能成行,弄得万先生非常尴尬,万认为对不起程先生。

赵旭声的包公戏

    赵旭声所扮演的包公,唱腔不是花面的调子,他是以老生唱法而演包公的,极重表情,可说是唱、做皆佳,因而他以卖力之演唱获得观众的欢迎,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一提到赵旭声这个名字,都会提到他的“包公戏”。

刘荣升与孙真荣

    刘荣升是早年既搭班又学艺于北京喜(富)连成科班的老生,资格很老,嗓音甜润清亮,是一位唱起来毫不费气力的老生。当年他在“新大”参加连台本戏《彭公案》演出中,老是扮演彭朋这一角色,极为称职。他扮演彭朋时,“彭公”是重要角色,才由他扮;在“彭公”不重要之时,他则扮演别的重要角色,“彭朋”一角则由孙真荣扮演。孙真荣也是一位不得到观众的掌声决不甘休的老生演员,他的嗓音高亢嘹亮,站在台前一味地像汽笛一样的唱,表现出他的嗓音之好。当时他只是一位“二路”的老生演员。

“活刘瑾”侯喜瑞

    前辈净角名家、京剧“侯派”艺术的创始人侯喜瑞,是富连成科班前身“喜连城”、“喜”字辈的老艺术大师。他能掌握各个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的感情来表演,因而扮演什么像什么,有“活窦尔墩”、“活孟德”、“活刘瑾”等雅称。他与程砚秋合作演于“新大”时,程先生为了使他一展所长,特扮配角宋巧姣与他合演《法门寺》一剧。侯先生演大太监、“九千岁”刘瑾,演得惟妙惟肖,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刘瑾的骄横而又奴性十足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令观众称“绝”。

王少泉的猴戏和《周瑜归天》

    王少泉是一位完全模仿王虎辰的演员,他上演于汉口光明电影院时,以“猴戏”和王虎辰的代表作《周瑜归天》作为“打炮”。艺事尚可,尤以所扮周瑜一角,因身材高大,嗓音甚好,扮相英俊,不失为戏台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南方的五大名旦之一

    刘筱衡与小杨月楼(杨菊苹之父)均为京剧南方五大名旦之一。刘筱衡在汉时,曾上演连台本戏《樊梨花》,为时不长,因日军于1937年7月7日开始入侵我国,江城开始遭到日机空袭,刘则离汉。

卢翠兰主演《芦沟落日》

    日军开始侵化后,著名坤角卢翠兰在汉编演了《芦沟落日》一剧,剧情是:我军在芦沟桥阻击日本侵略军,开始了拯救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新编现代抗日京剧,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抗日热情。剧有中日本侵略的“太阳旗”,落在了我国的芦沟桥下的情节。

金霸王兵败江城

    有“金霸王”之美称的花脸演员金少山,于抗日战争开始时挂头牌演于“新大”,开创了京剧花脸挑大梁的先河。与他同台演了的旦角为筱茹珍,筱为其义女,两人合演了金的拿手戏《霸王别姬》。因为日本侵略军又于1937年在淞、沪发动战争,以海、陆、空三军进逼南京,1938年,武汉人心惶惶,人们无心观看《霸》剧,结果卖座欠佳,形成了“霸王”兵败江城之势。

赵如泉的爱国京剧

    有“活欧阳德”之称的南方著名文武前辈老生赵如泉,在抗日战争开始时演于“新大”。他为了影射日军入侵我国,特编演了爱国京剧《明末遗恨》,激起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后因日军进逼武汉,他才离汉,使武汉观众未能久饱眼福和耳福。

童伶“厉家班”西迁

    由于日军逼近武汉,江城为了适应战时需要,开始疏散人口。当时在“汉大”演出的童伶“厉家班”,拥有厉慧良、厉慧兰、厉慧斌、厉慧敏等少年演员,他们在班主的带领下西迁重庆,日后成为重庆市京剧团。

    从20年代末期到日军入侵武汉之前,这是武汉京剧的鼎盛时期,也可说是顶峰时代。由于日本侵略军逐渐逼近武汉,本来已在江城落户的演员和准备在汉驻足的艺人,因此离开武汉或西迁,使那时武汉京剧舞台由繁荣昌盛、百花齐放变成冷落状态。在武汉沦陷前,著名武生名家刘五立在“新大”上演连台本戏《蒙面大侠》,他在剧中有一机会,就插上“念白”,大声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把鬼子赶出中国去”等抗日口号,台上台下群情激愤,场面激动人心。(转载《湖北文史》第七十六辑,本文作者万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