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张光年先生的赤壁之行

2014-09-15 21:46:25  
字体大小:【


    1995年9月15日,我在北京采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张光年先生,请张老回忆“文革”期间下放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的生活。82岁高龄的老人温文尔雅,和蔼可亲。访谈临近结束,我补充:“张老,黄河已与您的笔名“光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向阳湖,也是您永远忘不了的!”他欣然点头,笑道:“对,都忘不了!一河一湖,有河有湖,都是水!”

    听了张老的回答,我心想,咸宁境内的名胜“赤壁”和张老笔下的“黄河”岂不是一副妙对吗?于是又问张老,在干校时是否得空到赤壁一游?老人说,那时,因自己是“中央专案组”的审查对象,行动不自由,作为一位出生于湖北的诗人,对近在咫尺的赤壁虽向往已久,却未能前去一访。直到1988年10月中旬,他才有机会重返向阳湖,参观干校旧址,顺道游览赤壁,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当时他在日记中还详细作了“备忘录”。

    后来的几年间,我又先后两次上门拜望张老,并托他的秘书、中国作协原创联部副主任吴桂凤为我找到一本《江海日记》(群众出版社1996年1月版)。该书第一辑收录《江汉日记》,其中第四部分题为“行进在江汉平原上”。在1988年10月16日的日记中,张老记叙了游览赤壁的详细经过:

    昨天的计划,原订是咸宁干校旧址参观后,径去洪湖市。在向阳湖逗留两小时,辞别后经过一段难走的公路,下午5时许到蒲圻市,受到上届市委万副书记、市委办公室沈主任的盛情接待。晚餐后难于上路,便在蒲圻住下。沈主任向我们介绍,说蒲圻有许多可看的地方,特别是三国赤壁。我们便订于今天上午游览赤壁……

    上午8时,万书记陪我们一行参观市西北40公里的三国赤壁。湖北长江边有两赤壁。在黄州的曰文赤壁。在蒲圻的曰武赤壁,这才是当年吴蜀联盟火烧战船大破曹军的真赤壁。自宋代苏东坡轻信传言,张冠李戴,写出震古铄今的杰作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天下传诵,后代诗人,唱和不绝,遂使蒲圻赤壁为诗名文名所掩。古迹年久失修,光顾者反不若前者之多了。

    我们沿石阶下到江边,看石壁凌空高耸的壮丽景色;又拾级攀上峭壁。当年周瑜在这里设立的指挥部,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草。仍然可从这里俯瞰浩浩大江东去,想见当年曹操水师中计,顿时灰飞烟起,火光冲天,照见沿江石壁一片通红的情状。主人邀请登山游览望江亭、拜风台等胜迹。因为刚才下阶上阶各约300级,有点累了,只能抬头仰望一眼,改日再来细看。这时,从对面洪湖码头开来的渡船即将靠岸,旅行车正开上渡船。我们便辞谢蒲圻市同志,登船向洪湖驶去。

    临行前,万书记等对我说,这里是真赤壁,三国遗迹不少,却年久失修,是一大憾事。市里有初步规划,想把这里辟为旅游点,因省里和国家文物单位意见不一致,迄今未能实现。我想,在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带,人们对《三国演义》及三国遗迹是很感兴趣的。在鄂北,在江汉平原,包括蒲圻赤壁在内的三国遗迹,所在多有。如果花钱不多,不求华贵,在当代史学家、文学家、书画家、建筑家的帮助下,互相配合,逐渐系列地开发建设起来,吸引国内外客人作三国胜迹几日游,对于促进这一带经济文化的繁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我知道今后两三年国家财经困难,暂时无力及此。这意见当时并没有表示出来。

    张老有所不知,早在1981年12月,赤壁便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欣慰的是,时隔10多年,张老的心愿已得以实现。如今那里新建了巨幅周瑜石雕像和赤壁大战陈列馆等多个新景点。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蒲圻市”正式更名为“赤壁市”。昔日古战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陆水湖连成了旅游线,该市正在向湖北旅游名城迈进。

    2003年初,因主编《咸宁文史资料·三国赤壁文化专辑》,我萌生了为张光年先生赤壁之行“存史”的念头,于是专门再去赤壁实地考察,还采访了昔日省市陪同张老的有关同志,如时任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的洪洋等,他们的回忆与张老的日记完全吻合。

    据洪洋介绍:“当年,因光年同志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又是中国作协领导、全国著名诗人,他携夫人黄叶绿来湖北参加抗敌演剧队建队50周年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在汉受到省领导的接见。省里并安排我陪同张老考察咸宁、荆州、宜昌及老河口等地,省接待办派了专人专车随行。我们于15日上午9时许离开东湖宾馆翠柳村,去咸宁参观向阳湖以后,当时的地委副书记胡永继提议去蒲圻住一夜,光年也很想看看赤壁,因为他不仅熟悉三国故事,有浓厚兴趣,而且知道对赤壁古战场遗址究竟在哪里仍有争论。第二天是星期天,阴天,参观赤壁的人不多,光年兴致很高,谈笑风生,并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他对此次湖北之行是满意的,回京后将日记整理出来,定名为《江汉日记》。因我当时兼任《长江文艺》主编,正好向光年索稿。他把日记分几次寄来,我刊连载了好几期。光年还特地提出每期多寄他几十册,以便送给朋友。”

    赤壁之行3天后,张老去沙市参观,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清晨想起赤壁之游,在盥洗室得句,成小诗《三国赤壁》。近年旅行中的诗句,常常是在清晨枕上或盥洗室中得出来。这是因为清晨睡足了,头脑清醒的缘故吧。”这首小诗是一首七绝,后来收入《张光年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诗曰:“东坡居士念奴词,千古风流绝唱诗!奈何轻言‘人道是’,从此长江两壁赤?”

    身为著名文学家,张老的这首《三国赤壁》却明白如话,风趣幽默。诗人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大胆以苏轼为调侃对象,为“三国赤壁文化”增色不少。我以为,这也称得上是一段佳话。

    至此,我联想到著名翻译家王以铸先生在干校时写的一首《记梦游赤壁》,摘录几句:“欲往阻舟车,未能到赤壁,赫赫古战场,咫尺空相忆。忽得梦中身,驻马江头驿。行歌吊古人,按图索陈迹……”

    虽然张老已于2002年1月28日去世,但他的武赤壁之行和七绝诗,将长留鄂南人民的记忆中。(转载《湖北文史》第七十六辑,本文作者李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