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鋆
编者按:作者鲁鋆与“五四”运动同龄,孝感城关人,黄埔军校十期学员,曾参加过著名的“8•13”淞沪抗战。抗战期间,曾在湖北、河南、重庆等地军界长期供职。因对时局不满,战后毅然辞去军职,回乡定居。1947年10月,在孝感创办了《正风日报》,任社长兼总编。新中国成立后,鲁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88年退休,享受党外人士生活补贴。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位杰出女性杨美真的岁月人生。
家世
杨美真女士,孝感城东南杨家村人,生于1904年2月。其父母生有二子一女,在原孝感县城西门外开设一土布店,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二子则送入私塾就读。杨美真七岁时对父母说自己也要上学读书,当时私塾不收女生,其父就叫两个儿子教她认字写字,将读过的书教给她。她生性聪慧,一教就会,因此甚受父母喜爱。后来她两个哥哥分别到汉口和武昌进了公立中学就读。
去武昌和上海求学
1914年杨美真十岁时,其二哥向一位同学好友叙家事时提及“妹妹杨美真想到武汉读书”。同学父母均是基督教友,热心地将杨美真介绍到武昌希理达女子中学。喜讯传到孝感,杨母携十岁的女儿杨美真到汉口,随儿子同学的父母一起到希理达女中,校长见杨美真聪明伶俐,颇为喜爱,当即告知杨母:杨美真从小学到中学全部学杂费和住宿费,均由教会和学校负担,家长不必操心。当时学校教材用的都是中国政府教育部审编的课本。由于杨美真学习勤奋,每学期考试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课余或星期日,主动为学校打扫环境卫生,校长多次给予表扬。1926年杨美真以优异成绩在希理达女中毕业。次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时任沪江大学校长的是享誉中外的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刘湛恩先生,杨入学后,刘校长亲自指示:杨美真享受助学金及奖学金,免收其他一切费用。沪江大学设在上海杨树浦工厂区,杨在大学读书期间,除学好书本知识外,还时常和同学们一起到纱厂做社会调查,并帮助工人们开办夜校,补习文化知识。外出活动,需要些零用线,于是她在课余时间帮助学校打字,藉此得到一些报酬弥补所需。杨的英语讲得好,在英语演讲竞赛中名列前茅,深得刘湛恩校长和其夫人刘王立明女士的关怀,以致影响到杨日后人生之路。若干年后,杨美真回忆当年情景时说:刘王立明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终身难忘。
首次从事社会活动并留学美国
1930年,杨美真从沪江大学毕业,经刘王立明女士介绍,到上海《女声》半月刊任编辑,年底到中华妇女节制会工作,任宣教处长、副总干事。三年后,在刘王立明女士的帮助下(刘为杨在教会争得一笔助学金),1934年8月,杨美真作为中国妇女代表,赴英国伦敦出席世界妇女节制大会。会后,由英国赴美国留学。1936年获美国费城本雪凡尼亚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回国。
再次出任社会工作并从事教育
杨美真回国后,获任北平女青年会总干事(杨在上海沪江大学即入基督教)。1937年春,杨至上海任上海女子职业中学校长。“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寇于8月13日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军队奋勇抗击日军,作为校长的杨美真,率女同学代表100余人,携带药品、毛巾及食品,亲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受到各界赞誉。
上海沦陷后,学校撤往重庆。杨美真旋即奔走于成都、贵阳等地,先后创办“成教军属纺织工业社”、“贵阳女青年会”、“重庆营养研究会”等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团体,还在成都金陵大学社会系担任教授(1940年至1943年)。在此期间,杨美真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剧,结识了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知识界名流,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何香凝、许广平等人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杨与“爱国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先生结为夫妻后,很快就使得自认为“不甚关心政治”的她对政治产生了兴趣,从而使她把自己的人生道路与章乃器的人生道路连在一起,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到了一起。
参加“孝感旅渝同乡会”的组建
1944年夏,我由洛阳来重庆工作,见到外省县在重庆成立同乡会,于是我会见了在渝同乡杨玉清,屠义方,朱澄宇,谈议成立孝感旅渝同乡会,宗旨为团结互助,尔后为建设桑梓服务,他们极表赞成。于是开始广泛联系,组成筹委会,许多在渝工作的著名人士,如李实茂、胡淳等30人参加,值得称道的是,杨美真女士、余常慎女士及江华辅女士等三位参加筹委会。1945年5月,孝感旅渝同乡会成立,三位女士均被选为理事,理事长为杨玉清,名誉理事长为蒋纬国的岳父石凤翔先生。同乡会成立后,本着服务桑梓的宗旨,杨美真曾捐款资助孝感同乡在渝读书的高中以上的女生。
参与组建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与民主。在此情况下,民主爱国人士黄炎培、胡厥文、杨卫东等与章乃器商议,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为争取和平与民主而奋斗。杨美真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认识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已搞得国家贫穷,民生困苦,特别是他发动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更是不得人心,于是,杨就主动参加民主建国会的筹备工作,并成为核心小组成员之一。1945年12月15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杨作为发起人之一,被推选为监事。1946年,民主建国会迁往上海。第二年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转入地下活动。不久杨美真与章乃器等去香港,继续反对独裁,开展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1948年8月,在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共中央发表了“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杨美真及民主建国会负责人黄炎培等立即响应,并举行紧急常务理监事会,一致通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坚决抵抗南京独裁政权的一切破坏活动和迫害人民的罪行。
1949年春,杨美真等先后抵达北平,参加建立新中国的筹备工作。4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举行宴会,邀请黄炎培、施复亮、孙超猛、章乃器和夫人杨美真等十一名民主建国会主要负责人,共商国是。这是杨美真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感到非常荣幸。同年5月26日晚,周恩来副主席又举行宴会,邀请杨美真等十二人,商谈民主建国会的前途和任务,从此,为民主建国会和其他党派一起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的杰出贡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随之,民主建国会迁往北京,杨美真被推选为民主建国会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常委,专任民建总会秘书处的工作。抗美援朝开始后,杨美真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派,参加以国家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大姐为首,有廖承志等人参加的“五人调查小组”赴朝鲜,调查美军在中朝边境和朝鲜北方投掷细菌弹,惨害无辜平民的罪行,并受到金日成的接见。195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杨美真受全国妇联的委派前往出席大会。在这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因所有代表不懂中文,于是她以流利的英语作了关于“中国妇女翻身情况,和新旧社会不同地位”的发言,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大会的关注。会后,一些出席的外国妇女代表争相请她签名留念。杨美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公派出席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女士受到欢迎并非偶然,1933年杨去美国留学之际,受上海女青年会的委托,到巴黎参加世界女青年会议,还到英国伦教和丹麦哥本哈根与当地的女青年会取得联系,从而使这些国家的妇女界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因为有了这些基础,她才受到各国妇女代表的赞扬。
杨美真作为民建创始人之一,曾任民建中央秘书处副处长,第一、二、三、四届中央委员,第一、三、四届中央常委,民建中央咨议委员会常委。晚年虽疾病缠身,仍关心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生前立下遗嘱,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掉会,并将多年收藏的图书捐赠给民建中央机关。1991年4月12日,杨美真女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一代杰出的妇女界爱国民主人士,从此离开了这个世界。
后记
杨美真女士自1914年赴武昌希理达女中读书,小学、中学至高中的12年中,除寒暑假曾回孝感家中看望父母外,都在学校生活,1927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以至毕业留学美国,1930年回国在上海工作,从未回孝感。1944年秋,孝感旅渝同乡会开始筹备,直到1945年5月同乡会正式成立,她自始至终热心参加,因此我与她经常接触,畅叙乡谊。日寇投降后,我到武汉工作,与杨美真女士失去联系。
1987年秋,我与北京杨玉清先生通信中,得知杨美真女士的地址,于是去信问候。不久接到回信说她倍感欣慰,信中叙述她从抗战胜利后离渝至今(1987年)四十余年的简况,并赠其解放后在京的相片,从此,我与杨美真女士经常通信。原孝感市政协副主席李汉杰赴北京出差,我书写介绍信让李到京后看望杨美真女士。杨对李的看望,极为欣慰地说:她有几十年未见到故乡乡亲了,请李回孝感后向故乡父老乡亲表达她的问候和歉意。
值得告慰杨美真女士在天之灵的是,她的简历记载于孝感市档案局1992年出版的《孝感大事记•名人录》中,永垂后世。(转自《湖北文史》总第九十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