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襄州区政协主席 郑国元
当前,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受到党和国家及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襄阳市襄州区政协立足基层政协工作实际,积极运用政协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履职实践,推动工作创新,提高履职成效。
一、加强理论宣讲,增进社会各界对政协组织的认识
人民政协理论只有被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了解和认识,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从而变成推动实践的强大动力。基层政协与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因此,把政协理论传播到社会各界和群众更加方便,这应该是基层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是面向政协委员开展宣讲。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只有掌握了政协理论,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能。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政协委员培训班、先进委员事迹报告会、政协知识竞赛、学习报告会等形式,积极向政协委员宣讲政协基本理论,深化广大政协委员对政协性质、地位、作用和三大职能的认识,提高履职能力与水平。同时,通过政协委员向其联系的界别群众宣传政协的有关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协组织的认识。
二是面向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宣讲。我区积极落实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把人民政协理论纳入干部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党政部门对政协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从2011年春季开始,把人民政协理论列入区委党校、行政学校的教学计划,在科局级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安排专题授课,在政法、妇联、城建等短期特色班宣传介绍政协理论知识。受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的聘请,区政协各位副主席结合我区政协的履职实践,先后多次在各类干部培训班上讲授人民政协理论、政协专题视察调研和提案工作等,提高领导干部对政协地位、作用和履职形式的认识,营造有利于政协工作的良好政治环境。
三是面向人民群众开展宣讲。注重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合作,发挥政协自身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开设电视专栏、开通主流网站、编发工作简报等,向社会各界群众宣传政协的重要会议、活动和政协工作,展示政协成绩、传播政协经验,反映政协声音、宣传政协理论。并创办《委员风采》电视栏目,编印《政协委员风采录》,举办优秀政协委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广泛宣传委员先进事迹,展示委员工作业绩和亮丽风采。通过政协宣传工作,让社会各界群众更深入地认识政协组织,扩大政协社会影响,推动政协事业发展。
二、指导履职实践,增强政协工作的成效和社会影响
全国政协的领导同志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概括为三类,即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课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的课题和政协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方面的课题。作为基层政协,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政协活动方式、工作方法课题的研究上,也就是把政协理论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用基础理论和大政方针指导工作实践,创造性地贯彻人民政协基本理论,并转化为具体成果。这种具体化、方法论的研究,应当是基层政协理论研究的重要工作。
1、发挥具体化研究的优势,服务政协调研工作。调查研究是政协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政协履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与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有所不同,政协调研的角度、侧重点、选题以及调研的途径、成果的运用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政协理论研究的优势,深入思考政协工作如何在不同阶段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合拍同步,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选择课题,并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适时就一些综合性、前瞻性、党政决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促使调研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近40个议题成功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为党政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加快棚户区改造等很多建议直接转化为区委、政府的工作措施;做大做强机电汽配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纳入了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年,针对我区存在的“农业大而不强、财税收入快而不优、生产性服务业散而不专、商业议而未动”等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区政协主动承担这些课题,组织了60多名政协委员,分成四个调研组,深入40多个区直部门和企业,分别就全区物流业发展、财税收入情况、现代农业、城区商业发展等开展了一次大型调研活动,并在常委会会议上进行专题协商,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会后,区政府召开了区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对政协协商的意见和建议逐一进行分解落实,充分采纳。
2、运用方法论的研究,指导工作创新。方法论的研究就是运用人民政协理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履行政协职能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活动的载体和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对于履行职能的成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是创新提案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区政协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从提案征集、立案、交办、督办、答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研究、探索。率先在全市实行了“三堂会审”立案、考核办案、公开听政办案,尝试开展了问政办案、民主评议办案,通过开展现场督办重点提案、领导包案督办、联合督办、分组督办等措施,促进了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有效地发挥了提案的民主监督作用。我区“听政办案和问政办案”的做法曾得到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王生铁的高度评价,《人民政协报》、省政协《世纪行》杂志多次宣传报道了我区提案工作经验。今年下半年,我们又尝试开展了新闻追踪办案的新方式,联合新闻媒体,跟踪报道领导包案督办重点提案的办理进度、办理质量及办理效果,以推动提案办理的落实率与满意率,使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互动,新闻宣传与政协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和连续性。
二是创新履职载体,丰富界别活动。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色,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是政协理论研究和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区政协积极探索,牵头成立了“襄州区知名企业家协会”,广泛团结凝聚企业界人士,使政协开展界别活动、加强界别联络有了一个新载体。协会成立以来,积极组织企业界人士参政议政,为企业解决贷款、用电用工等一批实际问题,发挥了协会在企业界表达利益诉求、有序政治参与方面的独特作用,也扩大了政协组织在企业界的影响。同时,我们注重发挥医卫、教育、农林、文艺、社科等界别委员的特长,开展送医帮扶、义务演出、扶贫助学、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的界别活动,密切联系社会各阶层群众,为委员履职搭建平台。我区政协连续六次开展了“三送”活动,组织以政协委员为主体的医疗界、文化界、科协科技界人士为农民群众送医、送戏、送科技。“三送”活动自开展以来,累计送出10万多元的药品,科技资料约45000册,捐款100多万元,参与活动的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1000多人次,受益群众近30万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是创办专刊专栏,畅通参政渠道。政协履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了解、提炼、转送、督办社情民意的过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贯穿于政协履行职能的各个环节。近年来,我区政协着力抓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创办信息专刊和电视专栏,畅通政协委员参政建言的渠道。政协委员每年就党委政府关心、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反映社情民意近百件,我们创办了《襄州政协信息》、《政协委员建言》和《社情民意》等信息专刊,直接报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农业水产养殖电价、农村建筑市场安全、民营医疗机构管理等一批来自最基层的社情民意及时上达,促使社区管理、城区交通安全、低保救助等一批涉及民生、涉及困难群体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效地发挥了政协参政议政的作用。今年,我们又开辟了《政协之声》电视专栏,为政协委员参政建言和开展监督进一步畅通渠道。围绕社区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编辑制作了两期专题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三、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推动政协“三化”建设
用经验指导和推动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工作方法。坚持从研究实际问题入手,认真总结政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是基层政协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因为基层政协丰富的工作实践是检验政协理论研究成果、推动政协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政协章程的修改、政协工作的“三化”建设以及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形成无一不是建立在大量生动的政协实践基础之上的。
作为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的成员单位之一,我区政协坚持每年参加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主办的各种理论研讨活动,坚持每年参加一次湖北省城区政协联谊会,积极参加省、市政协各种理论研究会,对我区政协履职实践中取得实效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认真总结,并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提炼,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上升到制度层面,推进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近年来,我们逐渐形成了包括全会、常委会、主席会议、专门委员会、政协机关和委员等各个层次的工作制度和比较适合基层政协特点的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了政协与党委、政府双向联系的规范性制度,区委出台了《关于落实“协商在决策之前”重要原则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区政府制定了视察报告、调研报告的办理落实、反馈机制,把办理落实政协提案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为政协规范履职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有力地推动了政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