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

2014-09-15 00:55:31  
字体大小:【


朱忠华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明显不利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影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的方针政策,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压力增大。据省统计局在140个村建立农民工回流旬报调查统计,2008年11月30日,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占外出人员的比重为8.9%,12月10日比重为9.8%,12月20日比重为11.6%,12月30日比重为14.5%,2009年1月10日比重为15.6%(即112万人),以后回流主要为回乡过年。截止2009年2月底,全省外出务工人员约819万多人,与去年同比减少140万人,即全省目前有约140万农民工因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后未能正常外出打工,这将进一步加剧省内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

    2、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加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正逐步加剧,对我省的波及逐渐加深,经济增长放缓正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出口行业向其它行业蔓延,省内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加大,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现象增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在国际市场疲软、生产要素价格剧烈波动、环保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冶金、纺织、汽配等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整体形势转弱,塑材、包装材料等一些行业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亏损面有所扩大,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润累计增幅由2008年前2个月的73%,下降到11月底的30%。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外部需求减弱,过去一些外销产品转攻国内市场,加剧国内市场竞争,给我省一些产业企业带来更大压力,虽然企业大批裁员情况还未发生,但如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裁员难以避免。

    3、县域人才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工业人才严重不足。虽然去年沿海地区大量鄂籍农民工回流,但落地创业发展的人才少,多数县域工业企业管理、技术人才少,急需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创业就业技能。

    4、民间创业的热情还不够高,本土企业家成长比较艰难。突出表现在:融资难,目前只有很少企业能够获得贷款,而在贷款企业中,半数贷款在2万元以下,贷款超过10万元的微乎其微;用地难,大部分农民工回乡创业要在小城镇获取生产经营用地,普遍遇到了用地指标少、出让价格高的问题。

    二、培育市场主体的主要做法
    针对务工农民大批量返乡,省内部分行业企业困难不断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的实际,我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创业促就业,使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渠道。2008年,全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5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高出全省6个百分点,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0%;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490万人,比上年新增20万人;新登记私营企业3.5万户、个体工商户26.6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共发展到143万户,吸纳就业人数483.66万人。

    1、制定完善政策,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鄂发[2008]11号),明确提出了对城乡劳动者、失地农民、返乡务工人员给予优惠政策和服务的意见,鼓励全民创业。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扶持措施。市(州)、县(市、区)早计划、早动员、早部署,把返乡农民工就业放在首位,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寻找空岗,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务交流活动,推荐就业。2009年2月4日,应城市为返乡农民工举办大型“春风行动”劳务集市活动,有7000人进场求职,2374名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岗位,达成意向性用工协议2755人。

    2、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按照省委、省政府“抓创业,促就业、促成长”的指导思想,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省里一面抓10个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一面选择一批县(市)加强创业辅导基地试点建设,全省创业基地发展到121个,累计孵化企业6000多家,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截止200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998家,比上年净增1970家,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万家企业进规目标。通过实施成长工程,增强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使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得到了保障。

    3、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约化经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省直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引导,强化工作措施,在形成特色、培植龙头、打造平台、配套服务上下功夫,重点建设一批功能明晰、相互配套、成长性强的产业集群,在全省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板块经济,20个省重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新增就业3.77万人。钟祥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网络关联农户11.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0%以上。“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得到广泛推广,促进了农企“双赢”,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4、加大服务力度,努力缓解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一是增强融资担保服务能力。省财政预拨县域省集中税收增量返还2.5亿元,充实各地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资本金,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全省118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累计为1万多家企业提供担保4万多笔,担保总额310多亿元。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安排1亿元产业集群专项资金,促进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向关联产业发展,重点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就业7.12万人。先后安排20亿元财政间歇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其中对福娃集团、稻花香酒业、宜昌邓村和萧氏茶叶等68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专项资金5.91亿元,助其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三是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协议贷款规模达到153亿元,并对贷款协议项目督促落实,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为中小企业稳定运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提供了保障。

    5、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安全监管力度。全省以抓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进行安全专项整治。充分发挥煤炭行业管理作用,督促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基础性工作,积极配合抓好煤矿瓦斯治理、煤矿停产整顿工作,新的农民煤矿工不经过安全生产培训不得下井作业,确保了工矿企业农民工安全生产。

    三、进一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有关建议
    这次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目前尚未见底,我们既要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对影响我省就业的严重性有足够的认识,又要全面把握我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重大机遇,增强危中求机、困中求进的信心和决心,沉着应战,周密谋划,扎实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切实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条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三化”方针,推进县域经济体制机制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解压减负。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抓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农民工拓展就业空间、提高收入水平。

    2、坚持产业兴镇战略,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民就业的承载能力。坚持将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小城镇建设扭在一起,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促进企业聚集、发展产业集群和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加大建设力度。争取金融资金支持,支持每个县(市)重点抓好1—2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关联产业园聚集,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通过实施产业兴镇战略,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3、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工程,以创业促就业。按照“抓创业,促就业”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制定创办中小企业促就业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创办小企业,开辟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的创业工程活动。努力改善创业环境,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加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加快建设功能完备的创业辅导服务网络,在重点抓好10个省创业辅导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选择2-3个县(市)加强创业辅导基地建设。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给新创业者以全方位支持和帮助,提高小企业成活率,提高创业成功率,为返乡农民工拓宽就业渠道。

    4、全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市场主体成长壮大。抓住当前中央和我省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的重要机遇和生产要素相对宽松的有利条件,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成长壮大,带动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利用银行信贷支持、进入资本市场和发挥民间融资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融资难题。二是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营造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担保业发展环境,吸引各类资本入股或新建担保机构,整合和优化现有担保资源,做大做强担保平台。三是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产业转型,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5、加强与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大国家和我省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落实力度,努力营造发展软环境。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立足现有基础,整合社会资源,以创业辅导、信用担保、信息网络、共性技术、人才培训、检验检测等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三是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组织企业开展网上银企对接活动,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登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利用资本市场实现更快成长。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加快发展,建立各类担保机构合理配置的担保体系,扩大担保规模,放大担保倍数,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四是加强煤矿等高风险行业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和安全意识。五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关于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的意见》(鄂发\[2008\]12号)、《关于做好返乡务工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鄂办发电\[2008\]9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2009年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意见》(鄂办发\[2009\]10号)落到实处。六是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出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指导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

    6、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大力提高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水平,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坚持诚信为本,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切实把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采取政府补助方式,有组织、分层次、多形式开展企业家培训,提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综合素质。鼓励企业家把坚持发展与回报社会、关注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中,在国家出现经济困难、职工面临失业危险的情况下,勇于承担更多的就业责任,努力做到“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企业今后做强做大打好基础。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省政协常委、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