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营造积极的人文环境  推动湖北跨越式发展

2014-09-15 00:58:06  
字体大小:【

 

王均豪

    湖北要想“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包括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努力塑造积极上进的人文环境,注重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是实现思想观念突破和科学技术创新、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前提。否则,想要富有成效地实施中央部署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纸上谈兵,也是无源之水。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围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实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规划蓝图,我们需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文化环境来因应天时,探讨科学发展之路。

    推进“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应用。湖北一方面有着丰富的物质与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在开发、生产、流通等环节上效能低下,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这固然有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但思想观念的落后恐怕是造成这种“涸泽而渔”心态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坚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扭转这一困局,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所需要营造的积极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我们在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同时才不会变成垃圾中心、废料中心、污染中心,“两圈一带”的总体发展战略才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成为一时的光环,永久的负债。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湖北一直有自己鲜明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远承荆楚文明之盛,近立辛亥首义之功,拥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宜昌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人才济济,从历史到当代,文化名人与科学家辈出。荆楚历史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质对于构建现代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共识,增强凝聚力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现代社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代表了荆楚先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辛亥首义也可以理解为湖北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开拓与创新精神。承东启西,交通便利,则造就了我们骨血中兼收并蓄、放眼天下的胸襟。湖北坐拥“九省通衢”地利,武汉素称“内陆商都”,是近代工商业文明的重要发祥之地,人民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逊于江浙。这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全民创业”的氛围。此外,由楚文化孕育而来的团结精神、追赶精神、实干精神也是荆楚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经过时代性创造、提炼和升华,完全可以成为推动湖北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精神力量。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发扬这些文化精髓,是我们今后发展的绿色源动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随着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生态信息时代已悄然到来。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既从中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先机,又维护和谐发展的大局,与其说是考验我们的洞察力,莫若说是考验我们的执政水平。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引导,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技术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才能既保证网络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又杜绝不良与低俗信息的泛滥。在有序和健康的前提下大力推动IT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规则的建设与制订过程中不居人后,致力于将湖北发展成为信息高地,这样我们建设湖北“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时才有可能在诸如定价权等问题上更有发言权,进而发展成为价格中心,才能夺得整个价值链中的最大利益环节,我想这才是作为“战略支点”的意义所在。

    人文环境建设最根本的还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湖北崛起不仅要求人们外部行为的理性化,同时也要求人们内在行为——心理的、精神的诸方面水准的提高。中国哲学思想很早就踏上了内在化和“合内外”之路,并取得了极高成就。湖北在崛起的过程中应充分汲取借鉴。五千年文明积淀,其传统价值观和哲学体系有如一株参天大树,儒、释、道文化即为其根、干、枝,再加上诸子思想枝添叶茂,这棵大树直到今天仍能遮荫育果,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巨大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处世如何“拿得起”,佛家文化开导如何“放得下”,道家文化讲述如何“想得开”等等,对于净化人们心灵,摆脱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提升全民幸福指数都有现实的指导功效。我建议综合运用省内各级媒体力量,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以“百家讲坛”的形式,广邀海内外专家学者,尤其是鄂籍或居鄂文化名人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荆楚文化开展一系列讲堂和辩论,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必将大有裨益。

    此外,要从培养建设民营经济梯队的高度大力鼓励创业。须知如果没有当初足够多数量的创业之鲤,哪有后来居于行业领袖地位的少数过江之龙?拥有了大量的创业者群体,才能在各行业孕育出一定数量的民营大中型企业,并进而培养出少数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民营企业。

    正如前文所说,湖北人民的血液里早有商品经济的基因,这是我们打造“全民创业”的文化环境,提升全民创业意愿所占有的优势。要塑造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充分呵护创业者,在创业配套基金的支持措施上步子再大一点。例如当企业初创期满后,配套资金按创业者意愿以无息的形式灵活退出。创业失败的,以残值按比收回。再次申请创业的,不以其从前的成败经历作为新项目风投依据等等。

    应从提高和完善创业者协会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的高度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建议安排由在相关主管部门担任现职的领导同志兼任协会主席,这样协会在政策对接、行业导向等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也便于将创业者群体纳入政府部门的日常视线之内,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为民谋利。

    对于已形成一定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应当注重在发展财政上给予有力支持,减轻企业税负,在政府采购上应作有利倾斜。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进入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互联网、智能电网、物联网、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创业产业等新兴产业,在准入制度、财政支持、发展空间等各个方面都应有一定的政策突破,发挥民营企业的“泥鳅效应”,为湖北各产业整体繁荣、社会平衡发展、民生普遍提高松土育苗。

    要积极强化武汉的中部中心城市定位,发挥城市圈的聚集和协同效应,以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重大装备制造和运输服务为重点,着力培养或引进一批总部落于湖北的大型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主体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若没有一定能量级的大型民营企业在湖北落户安家,很难想象如何在我省实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具体目标。为此,政府应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在投、融资政策,收购与兼并审批等领域做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为特大型企业的活跃与发展提供空间。作为营造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应致力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力吸引人才,使湖北、特别是武汉成为中部的人才高地,努力提升“东湖论坛”等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与学术平台,使之在国内外经济学人中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先广聚人才,成为文化高地,才有可能成为经济中心。另外,政府主管部门要敢于同企业家交朋友,耐心听取来自一线的发展建议,并在企业人才引进、家族企业传承等方面为企业建言献策,保驾护航。

    湖北历来人杰地灵,在全球化时代,塑造新时期的湖北人文环境不仅是经济社会人文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也必将为湖北建设注入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进而增强全省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我省对外辐射度,使之在中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新东方”形象。今年,西安欲通过举办世园会树立“新三秦”形象,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通过举办有影响的国际盛会在国人和世界面前树立“新荆楚”形象?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