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湖北长江经济带纺织工业振兴发展  应走“绿色生态”之路

2014-09-15 00:58:43  
字体大小:【


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

    一、湖北长江经济带纺织工业发展现状
    湖北长江经济带处于长江流域中心位置,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城镇体系完备,大力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对于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纺织工业是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是实现湖北沿江地区加快发展、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乃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基础之一。
    湖北长江经济带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现已形成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染整、针织、色织、丝绸、化纤、服装、鞋帽、纺织制成品、纺机纺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截至2009年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591户,总资产573.3亿元,负债324.78亿元,资产负债率56.65%;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亿元,工业增加值302亿元,实现主营业收入930亿元,利润总额29.9亿元,从业人员39.19万人,分别占全省工业的6.6%、6.33%、6.25%、3.77%、和16.23%,占全国纺织工业的2.5%、2.45%、2.4%、1.88%和3.61%;综合经济指标排序居全国第八位,中部地区第二位。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纺织产业群已经形成以武汉、孝感、黄石为中心的分布格局。2006年,武汉市围绕纺织服装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全市国有棉纺织企业改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初步形成两个棉纺基地(阳逻、蔡甸姚家山)、两个服装工业园(江北、汉正街)、三大主导产品(服装面料、装饰布、产业用布)的新格局。形成了武汉的一棉、裕大华、爱帝、猫人,黄石的美尔雅、美岛,仙桃的迈亚、鄂州的多佳等一批龙头企业。整体来看,纺织产业的总量规模不断做大,产业链进一步加粗拉长、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品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集聚较大提高,在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环境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纺织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注意到,尽管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发展最早、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传统支柱产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对国民经济贡献重大,是就业与利税大户,但同时也是能耗大户与用水大户,其能耗占全国产业总量的4.4%、水耗占8.5%;同时该行业也是污染大户,其污染排放量占我国工业行业的前5位,环境生态危害严重,已被我国列为重点污染行业,这也是导致这个产业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转移,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
    另外,从产业比较来看,中国纺织印染行业现有的生产水平与国家日益提高的环境与能源标准之间有比较大的差距,其污染控制能力与单位能源——生产效率还比较低,是发达国家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突出表现在纺织印染废水废气的污染及高热能耗两大方面。这些问题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将成为地方政府监督控制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对行业系统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工信部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和《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等文件明确要求纺织印染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推动行业升级改造。纺织行业在有些省市面临着行业生存与环境达标的双重压力,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行业结构和技术发展与环境生态相容的问题。
    长江流域作为湖北大部地区主要饮用水来源,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15%,其水质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沿江居民的健康,已经引起了湖北省的高度重视,对企业的监管日益严格,执行的环境标准也在提高。由于现在纺织印染行业主要布局在长江经济带,环境问题将成为其行业的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其产业是否处于“绿色生态”的发展过程中,决定了这个产业发展是否受到多个方面的制约,也决定了湖北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作用大小。
    所以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应该采用政策、经济、技术等多种杠杆与手段,促使湖北长江经济带纺织行业走“绿色生态”之路,使之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及湖北省“两型社会”的要求,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也有利于保护长江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康安全的和谐家园。

    三、湖北长江经济带纺织工业应走“绿色生态”之路
    1、建立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印染产业布局,建立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降低物质消耗及运行成本,控制污染及废弃物排放,形成绿色生态方式运行的纺织印染生产链企业集群。我国已有传统纺织印染业基地逐步形成从原、辅料到纺织、染整以及产品和市场的完整产业链的前例,例如浙江绍兴县的面料中心,通过产业链优化,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料废弃物利用的可能性,提高废水处理及回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回用率和物料的再利用率,减少排放,节能减排。类似这些成功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2、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定绿色印染的产业政策,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是从源头治理污染的根本举措,是纺织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编制纺织印染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建立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对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和提高废弃资源回用率的印染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应定期颁布淘汰的染料、助剂和纺织浆料的清单和退出市场时间表,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同时,以资金与政策多种手段支持印染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绿色环保的纺织印染产品。
    3、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加大对印染废水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有关技术的研发工作。政府应在政策与资金方面大力支持,鼓励推广,加速其产业化进程。对相关的技术研发等,安排适当资金进行扶持。
    4、修订排放标准,加强制度建设。政府有关部门要督促印染企业落实加严排放标准,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标准,尽快修订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严格核定并控制印染生产的用水量。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制定我省印染业的耗水指标,以此推动印染企业自觉地开展节约用水和废水处理回用,减少终端印染废水的处理难度。
    5、严格监管,加强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在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排放标准的前提下,鼓励某些发达地区和企业实行严于国家标准的染整污染物排放指标。各级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印染废水排放口的管理。企业向厂区以外排放印染废水的排放口位置必须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划要求,防止私自设立排放口。排放数据要实现实时联网监控。
    6、加强社会监督,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透明度。引导利用民众监督力量,对企业排放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建立面向大众的曝光及处理情况的网络或媒体窗口,使这个行业的节能减排的“治庸问责”成为常态化和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