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要加强对我省转基因农作物研究、生产和管理

2014-09-15 01:00:10  
字体大小:【

 

台盟湖北省委员会


    植物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外源的DNA片断导入植物基因组中,使之产生变异从而获得诸如高产、抗病、抗除草剂等新性状。从全球来看,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转基因作物等均已在田间释放并大面积种植。2010年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29个,总种植面积1.48亿公顷,其中中国位居第6位(约5550万亩)。我国是全球最早开发和应用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目前已颁发生物安全转基因证书的有棉花、番木瓜、甜椒、番茄和矮牵牛,其中转基因抗虫棉已大面积种植。2010年,我国农业部宣布尚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比较敏感、争议比较多的问题。就我省来说,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首先应加强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生产的监管。

    一、我省转基因作物研究、生产、管理现状
    目前我省转基因作物研究主要集中于武大、华农、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从事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资源收集和研究工作,鉴定和创制大批具有特殊优良性状和病虫抗性的资源材料,建立主要农作物优异性状、病害和逆境抗性的筛选鉴定体系。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课题组的Bt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l号和汕优63,首次获得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目前我国商业化种植面积最大的的转基因农作物是转基因棉花。2010年,全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到345万公顷,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69%。湖北是全国棉花产量大省,2011年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达48.87万公顷,据湖北省农业厅的统计,其中转基因棉花所占比例约90%。此外我省尚无其他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生产。多年种植抗虫棉取得以下效应: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和红铃虫的危害,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华中农业大学对鄂鲁两地棉农的调查显示,农户对转基因抗虫棉及其安全性、相关规则仍缺乏全面完整认知;由于资金等原因,部分农民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种子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先后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五个配套规章,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对转基因生物的研究、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管。我省农业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管理条例,并已经初步建立了全省转基因作物生产和科研管理网络体系,农业厅成立“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与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作为专门机构,各市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建立相应领导小组或办公室。
    目前我省对于转基因作物管理重点放在如下方面。首先是对转基因作物从研究到生产过程中的评价环节进行监管,严格控制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条件,严格打击非法研究;其次是对转基因作物种植生产和种子销售进行监管执法,加强对农产品、种子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严厉打击和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每年春播季节成立执法队,在武汉、荆州和襄阳种子大市场进行巡查,重点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和产品的行为。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转基因作物研究、生产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湖北是农业大省,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保障我省农业增产、缓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省政府对农业转基因技术领域应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结合农业发展实际,推动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和新产品的开发。结合目前我省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和生产管理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职能部门依法监管的支持。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执法中相当大一部分需要对田间和市场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取样、操作需要较高的样品检测费用(平均2000元/样品)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对于科研安全评价监管,每阶段需要3次现场评估,同样需要人力财力的支持。
    2、进一步加强对转基因作物从实验室研究到商品化生产进行全程监控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强化风险预防,支持建立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估中心和相应的技术体系,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3、坚持发展转基因技术“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加快科研开发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抓住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确保转基因技术朝着有利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平稳运行,促进我省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
    4、为保护农作物的物种多样性、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政府可以通过向农民发放一定农业补贴的形式鼓励种植普通作物。
    5、进一步执行国家食品强制性标识制度。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应有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公众,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上明确的标示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自行选择购买何种商品。
    6、鼓励专家、媒体发表科普文章,回应公众关注,化解恐惧心理。要对公众进行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宣传教育,让公众清楚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安全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增强公众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