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4-09-15 01:00:18  
字体大小:【

 

刘国芳委员


    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转移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好农民就业问题,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于推进我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五个湖北”奋斗目标,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与问题
    以荆门市掇刀区为例,近年来,掇刀区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乡一体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以发展带动转移,以转移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农村劳动力正逐渐从“兼职务工”到“离土不离乡”,再到“农民变市民”转变,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年来,共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1825人,有力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但目前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还比较突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形势更加严峻。
    1、土地政策制约。土地流转机制至今还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还未形成,自给自足的传统经营模式生命力依然顽强,土地仍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许多农民既渴望向城镇转移,又担心城镇就业困难,不愿意放弃农村承包经营的土地。农民主动转移意识不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是以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推动为主。

    2、农民素质障碍。一方面是就业技能单一。现有进城务工农民主要以体力型岗位为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岗位需求;部分农民学习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4050”人员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是就业观念落后。农民土地被征用后,获得了一定数额的土地补偿费,思想上产生了惰性。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干不了,工作时间长、收入低、体力重的工种又不愿意干,自主创业能务也不强。
    3、信息渠道缺乏。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信息服务网络还未真正形成,农民缺乏就近了解和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途径,即使有适合农民就业的岗位,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农民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4、就业需求有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注重企业在财政、税收方面的贡献度的同时,忽略了企业对就业的带动能力,对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关注较少,引进来的企业提供的岗位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部分企业在用工管理上主观性大,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是导致部分农村劳动力不愿意进企业就业的因素之一。

    二、加快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也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树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拓宽就业渠道和门路为重点,以教育培训为核心,以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为支撑,以促进区域性转移和整体搬迁为抓手。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稳妥、有序地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市转移就业。
    1、加快发展,努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容量。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容量的根本是大力发展经济。首先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依托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以工业化、城镇化推动现代农业、服务业等其他各行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次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非高技能型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机会。再次要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和一体化进程,挖掘农业的内部就业空间,增加农业的内部就业机会,尽可能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2、完善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首先,要加强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上连省市县,下接镇、(街道)、社区(村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资源信息服务网络,将就业服务信息延伸到镇(街道)、村场(社区),畅通农村劳动力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摸清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时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为制定农村劳动务转移就业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再次,要加强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动技能培训机构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3、强化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农村劳动力要想顺利向技术和素质较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流动,首先要接受专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加大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的培训力度,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人社、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要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就业观念、法律意识、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自主择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4、健全机制,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措施。要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取消附加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上的制度障碍,推进城乡就业服务均衡共享;要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出去;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激励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转移就业。要鼓励劳动密集性企业和引导生产性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对自主择业的农村劳动力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用人单位给予补助或者奖励。同时要将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项目引进的前置条件和企业享受税费优惠、创业扶持等政策的优先条件。
    5、加强维权,保障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要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督促用工单位依法给进城务工农民办理劳动用工登记,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缴纳社会保险;要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发言人单位及职务:荆州市掇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