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武汉市新洲区规模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2014-09-15 01:01:26  
字体大小:【

 

武汉市新洲区政协委员 张德新


    当前,新洲区紧跟武汉大都市发展步伐,工业正处于厚积薄发、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正在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更好更快地落实武汉市实施的“工业倍增计划”,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推进服务业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按照区政协年度调研工作计划,结合全区经济发展态势,我们经济界别政协委员针对全区的规模企业,有选择性地进行了一番调查走访。现将全区规模企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洲区规模企业发展现状


    规模企业,又叫规模以上企业,是指经济指标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是各级政府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划分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4亿元以下的工业企业。据调查,截止2013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5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增长速度高位运行。


    二是工业企业快速增加。


    三是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3年,全区七大行业除能源外,其余六大行业规模以上产值均保持较高增长,部分行业实现高速增长,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倍增发展。


    四是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五是产销衔接较好,企业效益稳定增长。


    六是从业人数稳步增加。


    七是软环境不断优化。近两年来,新洲区委、区政府全力优化发展软环境,营造浓郁工业氛围。2013年,新洲区工业化率达到49.55%,全区从工业化初期跨入到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主要做法是:一方面区委、区政府出台文件营造工业氛围。全年我区围绕工业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如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区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投资的意见》、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优化工业领域投资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等近10个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优化了我区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营造了工业发展氛围。其次制定了新洲区工业企业投资发展环境指数测评办法。我们在过去出台《新洲区工业项目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试行)》的基础上,去年又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新洲区工业企业投资发展环境指数测评办法(试行)》,将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政策执行、部门诚信、企业投诉处置、信息公开、服务企业、工作作风、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等8个方面纳入测评内容,每季组织部分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街镇和相关部门进行一次测评,根据得分高低排名,对连续两季排后三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连续三季排后三名的予以免职。此举对优化发展环境起到了良好推动和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开展电视问政,引入社会监督,优化工业发展软环境。2013年,新洲区委、区政府以“治庸问责、优化环境、公开承诺”为主题,就“十大突出问题”的整改,举办了多场次的电视问政活动,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企业服务。


    二、新洲区规模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业结构不优,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二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值增速较慢。


    三是企业刚性成本上升,营业利润减少。


    四是中高级技术人员缺乏,创新能力不够。


    五是发展环境不够优,企业做大有困难。


    三、新洲区规模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促进新洲区规模企业发展壮大,我们一方面要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对中小企业“放水养鱼”、“多浇水、少挑刺”、“扶上马、送一程”;另一方面,要根据新洲区规模企业实际,坚持把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完善企业微观基础,使科学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成为企业创造新的生产力的助推器;同时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整合和提升,使全区每个工业园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互补、形成错位发展,打造一批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形成围绕阳逻、双柳、邾城的沿江板块、新施公路板块、东部板块三大产业集聚区和“三足鼎立”的新洲工业增长极。


    一是理顺企业内部关系,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经营机制是在一定经济体制下产生的相应的内部运行机制,规模企业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内部运行机制。要求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职工的责权利之间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企业生存发展机制和环境。转换机制,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使企业内部机构和职能各归其位,规范动作。当前,在企业内部,重点完善以用人和分配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机构能设能撤”的灵活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


    二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扎实抓好基础管理工作。近些年,一些规模企业对改革与管理的关系出现偏差,上级“以改代管”的倾向导致企业改制后效果不佳,不少规模企业存在着制度不严、有章不循、管理不善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应当提到应有的高度来重视。企业管理就是通过企业内部各项配套制度建设,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式和方法,对生产经营的各过程及其组成要素实行科学而严格的规定,目的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要从基本管理工作入手,抓好生产、技术、成本、财务、质量、营销等各环节的基础管理工作,通过对定额、计量、标准化、责任制等这些基础工作的制定和完善,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提高企业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能满足市场需求,引导和培育新的市场。在目前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利润的获取,必须依靠较强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力在市场上直接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其实质是企业技术和管理的竞争。企业具有竞争力其源泉在于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地加强技术创新,进行新产品研制、开发,以“精、尖、特、优”的新产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产品之路,才能不断提高规模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企业的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良好的制度确立、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机制,才能激活技术不断创新的各种要素,如人才、投资、设备等。灵活的制度创新机制,将促使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紧紧瞄准市场,跟踪市场信息,又反馈回来,促进企业不断调整经营方针和产品开发方向。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把“技术——产品——市场”作为整体加以系统研究,才能以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