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郧西县山野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4-09-15 01:01:46  
字体大小:【

 

    山野葡萄产业是我县确定的六大农业之一的产业,也是我县两大特色产业之一。为将该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先后深入企业、基地对山野葡萄产业进行视察,情况如下:


    一、全县山野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一)特色资源概况。郧西属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野生葡萄的原产地之一,非常适合野葡萄生长,1999年,县林业部门会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开展了调查,野葡萄在郧西全县18个乡镇均有分布,散生面积达50万亩,品种多达7个,资源储量在万吨以上,主要品种有毛葡萄、桦叶葡萄、三裂叶葡萄、五月寒葡萄、黄三裂葡萄、少毛复叶葡萄等。


    (二)企业发展现状。2009年,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湖北天滋神武野生葡萄业有限公司,建成年收购加工野生葡萄10000吨以上,原酒生产能力达3000吨的野生葡萄酒加工厂。它是国内首家通过有机产品及AA级绿色产品认证的专业化葡萄酒企业、湖北林业及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开发的“武当红”野葡萄酒被湖北省认定为省级重点新产品。


    (三)基地建设情况。201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山野葡萄作为林特产业骨干品种之一重点发展。截止到目前,全县在城关、上津、涧池、河夹、安家、香口、观音等7个乡镇已新建基地2300亩,其中企业发展1300亩,其它方式发展1000亩。


    二、目前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建设任务落实,县政府先后召开了产业乡镇专题会议、现场推进会等对山野葡萄基地建设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二)政策引导,大力扶持。一方面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意见》(西发[2014]1号)对山野葡萄产业明确做出了五条支持意见;另一方面,神武天滋野生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也就基地建设向县政府作出了与承建方签订基地建设合同,由公司负责提供基地建设所需的苗木、架杆、铁丝、专用肥等物质和专业技术服务,对基地产品、野生葡萄实行保护价收购的书面承诺。


    (三)加强管理,严把质量。一是严把准入关。对山野葡萄基地建设主体的确定上,以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大户等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参入发展为主。二是严把基地建设质量。山野葡萄基地建设实行计划控制、分段施工、分段检验、现场监督、重点督办和巡回检查相结合。三是加强技术服务。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的山野葡萄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设投入较大,企业资金跟不上。企业目前处于建设发展初期,资金压力较大。一是打造品牌,宣传费用较高二是基地建设,管理投入较多。三是企业自身,流动资金有限。


    (二)基地规模不大,基地管理不到位。虽然我县目前已经建设2300亩基地,由于单靠企业投入基地建设力量单薄;农民自身积累又十分有限,致使基地规模扩张慢。另外,基地还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原料供应不足,企业需求难匹配。湖北神武天滋酒业公司年收购加工野生葡萄需求量在10000吨以上,而企业2011至2013年山野葡萄本地实际收购量分别为:2011年354吨、2012年无收、2013年186吨,与企业需求严重不匹配。主要是因为:一是野生资源利用率不高。虽然我县山野葡萄储量在万吨以上,但是野生葡萄分布零星、产量低、成熟期集中、采摘困难、不便储存,同时受“大小年”和收购价格等方面的影响,难以充分利用。二是基地产出原料有限。目前,基地处于建设初期,截止到目前只有80亩挂果,按平均亩产1000公斤计算,基地原料供给也才80吨,企业需求相差甚远。


    (四)服务体系不全,优质服务尚欠缺。一是产业技术力量薄弱。乡镇产业技术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业务素质偏低,知识更新缓慢,为产业规模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力不从心。二是土地流转渠道不畅。企业想流转的5万亩山林,不能及时到位,直接限制了企业贷款渠道,同时也严重影响社会资金进入产业建设领域。三是企业与基地对接不够。


    四、关于做大做强山野葡萄产业的建议和对策


    (一)多措筹资,解决资金瓶颈。一是整合项目支持,争取扶持资金。围绕基地建设,财政、农业、扶贫、林业等部门负责对上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围绕基地设施配套,交通、水利、国土、供电等部门对上争取相应项目给予支持等,通过项目支持,争取扶持资金。二是协调金融部门争取相关政策。三是企业积极主动融资。企业通过品牌打造,引入战略伙伴,实行强强联手,大胆探索公司上市,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四是企业对接市场,注重资金回笼。企业要立足长远发展,对接市场,立足点要放在消费大众上。一方面保持高端酒的份额,另一方面要倾斜下中低端酒的开发,满足大众需要,可以迅速回笼资金。


    (二)加大措施,促进基地建设。一是加大宣传,引导民众参与。将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宣传到位,执行到位,通过引导让有能力又有实力的企业、广大林农、其他主体等放心大胆地建基地等参与葡萄产业建设。二是强化管理,提高基地质量。企业对基地建设的承诺要兑现,乡镇也应向上级及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物资扶持,务必确保基地设施配套。加快制定一套山野葡萄种植生产标准,企业需向农户或合作组织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施用专用肥、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操作规程,以保证生态种植的葡萄生产水平和质量。


    (三)深挖资源,满足企业需求。一是提高野生资源利用率,保护特色品牌。建议林业部门联合乡镇对全县山场的山野葡萄进行普查,确定数量,便于组织采摘。公司企业要适当提高野生葡萄收购价格,同时要为职业化葡农购买意外保险。二是加快基地建设,为企业提供原料后备储备。三是过渡期内,企业广泛采购。中、低端酒的原料面可向全国乃至全球采购原料。


    (四)优化服务,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加大农业、林业技术人员和知识更新力度,以适应发展和建设需要。建议从全县乡镇林业站和农业服务中心抽调一部分年轻人员,经过培训,充实到企业的服务队之中,企业对其进行绩效考评、待遇挂钩。二是畅通土地流转渠道。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原则下,尽快出台林木林地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相关政策,协助土地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林业要素合理流动。三是完善企业基地对接。建议企业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大户)”,把企业和基地紧密联结起来,双方签订合同协议,进一步明确各自任务。该企业投入的,企业必须投入到位;该合作社完成的,合作社要坚决出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