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对当阳市河溶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2014-12-28 22:24:56  
字体大小:【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阳市河溶镇是漳东平原的传统农业大镇,也是湖北省新农建设整镇推进试点镇、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试点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沿阵地。根据市政协安排,市政协调研组会同政协河溶联络组对河溶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基本做法


    按照建设“生态河溶、富裕河溶、文明河溶、和谐河溶”的目标要求,河溶镇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坚持践行“四个注重”与“四个力求”。


    (一)注重规划先行,力求科学规划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先后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宜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教授专家到河溶镇实地勘测规划,依据城镇特色和资源,先后完成了《河溶镇城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河溶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稳步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设施建设,力求村容环境整洁。河溶镇通过项目带动,激活民资民力投入,突出“水、电、路、渠、池、房”六大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注重区域突破,力求创业增收。以“一镇、两路、四区”为重点区域,打造产业,助民安居乐业。一是对河溶集镇梯次开发。2010年引进宜昌金唯房地产公司,建成唯东佳苑小区,实施了溶新路一期街道综合改造工程和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二是在“两路”(汉宜路、河溶路)提升特色产业,建设四个宜居小区。沿汉宜路重点提升花卉苗木和郭场火锅鸡两大产业,建成了现代风格的郭家场宜居小区和赵巷、观基寺楚韵风格的宜居小区。三是培育发展农家乐。李氏农庄、张家坡休闲会所等集休闲、观光、餐饮、度假于一体,招引八方来客,成为一道新景。


    (四)注重乡土文化,力求乡风文明。通过多种方式培育乡风文明,繁荣乡村文化,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农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一是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648户,有效带动了乡风文明。二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2013年举办的“‘庆七一、跟党走’广场舞晚会”、“第六届‘聚鑫杯’歌手大赛”、“迎国庆广场舞文艺汇演”等三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从单一、低俗的娱乐活动转变成为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三是打造精品节目。群众自编自导的小品“好日子”、“好时光”和歌曲“沮漳情歌”等三个作品荣获市级一等奖。


    二、存在问题


    虽然河溶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村庄规划有待完善。虽然前期工作非常注重规划的设计,但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变化,河溶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规划之间、规划与项目之间、规划与现实之间,前瞻性、紧密性、导向性越来越显得不足。以郭家场村为代表的重点整治村和特色村的建设规划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的结合度较好,但其他村的规划编制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


    资金瓶颈有待解决。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除了省、宜昌市、当阳市给予的引导资金外,主要靠镇、村投入,但河溶镇是农业大镇,镇政府财力有限,村里有的没钱投、有的不舍得投,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尤其是随着“一事一议”项目申报越来越严格,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奖补门槛越来越高,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也越来越凸显。此外,项目建成后,大量养护开支也成为了镇、村的沉重负担,仅“洁万家”农村垃圾池、垃圾屋项目建设完成后,农村垃圾池、垃圾屋的垃圾清运就为全镇增加了20-30万元的常年开支。


    村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据统计,河溶全镇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民占总人口的70%以上,除去学业有成以及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人口,初中、小学和文盲的比例可能更高。文化程度偏低导致了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群众认为这是好事,但没有真正理解美丽乡村建设对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的重要意义;还有小部分群众认为这是在“裹虚”,甚至还存在着“路不从门前走,事不要找上门”的心态。这一现状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支撑合力有待形成。发改、扶贫、移民、财政、交通、水利、住建、国土、环保、卫生等部门都有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的项目,但各项目与河溶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结合度较低,各部门主管单位的项目建设工作关系也不够顺畅,有些项目之间甚至相互制肘,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此外,由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多,涉及到的部门和环节也较多,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推进。


    长效机制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程。虽然目前对农村地区环境管理有专项资金保证,但只涵盖了保洁这一项,对于路面堆积物清理等工作不在保障范畴,只能由村级自行承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后,增加了许多景观和设施,村级也相应地增加了更多的养护责任及养护开支。然而,村级财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长效管理机制和经费问题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村级负担越来越重,由此将造成新的村级负债,村集体将背上沉重的包袱,会带来更多问题和负面效应。


    三、对策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项资源的集约、集中使用,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及政策的引导作用,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形成合力,有序推进,逐步完善,让群众看得到山水,留得住乡愁。


    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形成合力。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形成合力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一是市委、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河溶镇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的机遇和优势。加强《当阳市河溶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执行力度,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镇属机构建设,扩大管理权限,配强各工作专班,不断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着力将河溶镇打造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镇。二是整合各类政策资源。严格遵循《当阳市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管理办法》和《当阳市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实施细则》,建立统一有效的投入协调机制,保证资金集中、高效使用,形成部门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态势。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配强基层党支部班子队伍,提高基层干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不会出事。


    修编完善规划,准确定位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既要立足当前,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又要与时俱进,着眼长远,把握全局,体现前瞻性。一是要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和建设规划。田园风光是农村最大的特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创造优美农村景观并保持完整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新农村。要根据禀赋不同的资源特征,因地制宜地建设新农村、发展新社区,展现地方风土人情,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美。三是要循序渐进谋发展。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财力情况和群众负担,做到对自然尊重、对乡村文化尊重、对历史尊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宣传引导,发挥主体作用。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发动群众的深入程度,决定了美丽乡村工作推进的速度和质量。一是要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全体村民会议的作用,运用条幅、展板、喇叭广播、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宣传面,使广大村民深刻认识到扮靓农村面貌,打造健康卫生环境的好处,变“要我建”为“我要建”,从而真正发挥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作用。二是坚持正面引导。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引导群众从单一、闭塞的生活习惯中走出来,形成乐观、健康、向上、和谐的生活态度,达到“山美、水美、人更美”的蓬勃氛围。三是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协调,积极采纳村民、党员代表的合理意见,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庄形象提升了,生活环境变好了,要使这一成果保持长久,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一是试点“门前三包”责任制。划定卫生责任区,签订责任状,并推选威望较高的党员或群众担任卫生监督员,定期检查,定期通报,责成整改。二是试点垃圾清运物业化。通过村民集资、企业捐赠或者其他方式筹资,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村庄垃圾池、屋内的垃圾与镇级垃圾清运网络连接起来,保持村容整洁。三是落实管护责任。签订公路、水库等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状,确保基础设施持续有效发挥作用。


    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全面发展。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河溶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介,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各地美丽乡村的建设稳步整体推进。


(当阳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河溶政协联络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