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谨防“清明时节火纷纷”

2017-03-20 17:23:51  
字体大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气即将到来,清明期间扫墓祭祀,挂纸幡(清明吊子)寄托哀思等,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当下也有些人为了讲排场,不惜大笔花钱燃放烟花爆竹,大批量烧纸及各类祭祀品,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盲目攀比,铺张浪费。清明节前后10天,很多远离故土的人不辞车马劳顿,回家乡给先人上坟(农村散葬)或扫墓(公墓区),由于人员、时间、地点相对集中,人们炫富攀比和迷信心理作怪,认为鞭炮越多越好,声音越大越好(寓意后代兴旺发达),有人不惜花费数百元甚至数千元,大量购买烟花、鞭炮、冥币、塑料花等祭祀用品;祭祀用品商店更是宣扬“某某为先人舍得花钱就升官发财”等言论,推波助澜,并利用人们忌讳讨价还价的心理,而肆意要价。致使原本在寒食节过后的清明节凭吊亲人的气氛变了“味”,相反却滋长了攀比浪费之风。

 

    2、燃放鞭炮,隐患多多。一是污染环境。燃放烟花鞭炮时,纸屑横飞,烟尘缭绕,气味刺鼻,声音震耳欲聋,对人和环境都是很大的损害。二是易引起火灾。山区农村散葬一般都在山边树林或草丛中,燃放烟花鞭炮和焚烧冥币时极易引起山火,清明节前后森林火灾也因此频发。 

 

    3、塑料纸花,长开不“衰”。原本清明“吊子”为草本纤维纸制品,能够降解为无毒无害物质回归大地。现在逐渐演变为如今琳琅满目的化学合成塑料制品,农历二月初二过后到清明节期间,城区小型超市、城乡结合部和乡村购物店随处可见颜色鲜艳各式各样的祭祀塑料花展示促销。这些化学合成塑料花在自然环境下难以降解,因是祭祀用品也没有任何人拾捡和回收,致使此类塑料花年复一年在旷野中累积,成为一种环境污染源。因此,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文明“祭祀”。相关部门和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扬中华民族“孝道”的传统精髓,传承清明节文化,倡导文明“祭祀”,如栽植树木,家庭集体缅怀等,摈弃攀比浪费等陋习。

 

    二是加大“惩戒”力度,消灭火灾隐患。对引起火灾的严惩不贷,除赔偿经济损失外,并进行通报批评或黑榜宣传。近两年随县村村通广播在清明节前后每半个小时就播放一次森林防火和文明祭祀,并通报火灾实况(包括责任人名单),震慑作用很大。

 

    三是加大“治止”力度,防止环境污染。把城市“禁鞭”行动,向农村延伸,逐步减少鞭炮燃放量;禁止生产销售化学合成难以分解的清明“吊子(花)”,从源头抓起。

 

    (宜城市政协副主席  肖辉荣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