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湖北省委员会
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是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在保障广大农民病有所医,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但分析我们在天门市调研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合农民意愿的问题。结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1、本着尊重群众意愿、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建立和推行大病住院统筹补偿模式,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在对天门市农民组织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一共调查400人。有一个提问是列举目前全国通行的三种统筹补偿模式供农民选择,即:“你认为合作医疗补偿模式以下哪一种最合适:A维持现行的大病住院统筹+门诊家庭账户模式;B单纯的大病住院统筹,适当提高补偿标准;C大病住院统筹+门诊统筹,补偿标准略低于现在”。结果有97%的农民选择单纯的大病住院统筹,有3%的农民选择维持现行的大病住院统筹+家庭门诊账户,而选择住院统筹+门诊统筹的百分比为零。这项调查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外:按照有关专家的意见,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大病住院统筹+门诊统筹,因为它既能体现效率又能兼顾公平。可是在这点上农民自己的想法与专家的看法发生了背离。这项调查结果事实上折射出以下信息:现今的农民不是看不起门诊,而是看不起大病住不起院,农民最看重和最期望的,还是住院和患大病时能得到更多合理的政策补偿。为此我们大胆建议:我省统筹补偿方案可统一确定为单纯的大病住院统筹补偿,同时,将长期需要药物维持的慢性病人,以及每年门诊达到一定高额度的多疾病患者一起纳入大病补偿范畴。农民每年的个人缴费标准,可以是15元/人不变,也可以是5元/人。如果选择前者,在取消了门诊家庭账户之后,调高大病住院补偿的标准是完全可能的。
2、建立和推行新农合免费健康体检制度,把组织健康普查作为扩大农民受益面的有效方式,体检结果填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天门农民踊跃参与免费健康体检说明了农民对体检的信赖与盼望。免费健康体检从整体上讲,可以帮助掌握农村群众疾病谱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便于政府提早制定预防措施;从个体来说,它能对农民尚未察觉的身体隐性疾病及时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小病捱成大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它在一定意义上还能起到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农民继续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今后在可能的条件下,还要不断增加体检项目,从常规体检逐步发展到全身体检。另外,农民体检结果不仅要由医院建立健康档案,还要给农民本人备份一份健康档案,使每一个农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都能心中有数,便于随时调适生活习惯和调整精神状态。
3、建立和完善管办分离机制,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由同体监管过渡到异体监管。在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中我们提问:“你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结果,“加强定点医院的监督管理”几乎成为标准答案。目前天门市合管办工作人员多从卫生战线选调,这样的好处是工作人员熟悉业务,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误差,但坏处是不利于监管。有的乡镇合管办人员与原单位待遇尚未脱钩,而需要监管并面对的,恰恰是自己原来所在的医院。而且市、镇合管办与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同属卫生系统、同是卫生局领导之下的下级单位,人熟关系熟,利益一致,监管既没有独立性也缺乏权威性,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弊大于利。建议进一步明确合管办的性质和落实工作人员的身份,让工作人员与原单位尽快脱钩或施行任职交流与回避,并将合管办从卫生系统彻底分离出来,象城镇医保那样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使同体监管变为异体监管。
4、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转移流动的促进机制,持续改善新农合的诊疗条件,不断加强医术培训和医德教育。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变革,不仅徘徊不前,甚至还出现倒退与流失现象,突出表现在现有从业人员医疗水平整体偏低、设备条件过于简陋。
在天门农村,大多数村卫生室的设备仍然是只有一个体温计和一个听诊器,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发展和群众健康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2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而与之相反的是,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镇,只有20%的医疗卫生资源在农村。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依靠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和给予政策倾斜,建立一种“城市支援农村,大医院支援小医院”的长效机制,通过多法并举,促进大中城市过剩的的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流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向农村推广。一是持续开展送医下乡、送药下乡和组织巡回义诊活动;二是实行大医院与小医院结对帮扶,如帮助培训人员、捐赠药品和设备器械等;三是创造条件,动员和激励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到农村服务和创业;四是延请退休名医回乡坐诊;五是结合“温暖工程”的实施,选送乡村医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六是组织新农合各定点医疗机构大力开展医德医风的整肃教育。
5、建立和完善农村特困与因病致贫人群帮扶机制,实行新农合补偿与大病医疗救助的无缝衔接。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正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的初衷。在天门市,农村五保户和特困农民家庭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已由民政、财政部门从五保转移支付资金和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帮助缴纳。在解决了参合问题后,困难群众看不起病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因病住院的特困人群不仅负担不起新农合补偿之后的自费部分,甚至连住院的起付线都无力承担。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必须与医疗救助制度紧密衔接。此外,对因病致贫和返贫的新特困户要主动上门给予重点关注,对个别特殊对象在规定的救助之外可实施第二次救助,让他们能真正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6、建立和完善针对农民工的就医政策与服务办法,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与参合率。天门市目前的参合率为81.31%,还有18%左右的上行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分在外打工农民没有参与进来。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天门才刚刚起步,这部分农民有的是因为对新农合不了解,还没来得及参加合作医疗,有的是对自己是否能同等享受新农合政策存有疑虑。打工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就面临两难选择:回乡医治,既要花时间又要花路费,还要带回陪护人员;就地医治,补偿标准较低又不太划算。要提高参合率,应该设身处地多为打工农民着想,在政策设计与制度安排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在解决打工农民参合与就医的问题上可考虑采取以下思路及对策:一是在本市农民打工较为集中的外省市设立市(县)和乡(镇)两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通过与这些定点医疗机构建立某种工作联系,让打工农民真正享受在自己家乡治病同等的新农合补偿政策。二是打工农民因病情危急需异地住院,而当地又没有设立定点医疗机构的,在现行补偿政策的基础上相应调高补偿比例。三是创造条件尽可能实施全国性的新农合联网,为参合农民自主就医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四是在动员打工农民参加低水平、广覆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鼓励农民同时参与其它能承受的商业医疗保险,为自己的健康买上“双保险”或“多保险”,不断提高抗御疾病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