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湖北省委员会
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倍受关注。担保行业的兴起,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应运产生的信用担保业,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步履蹒跚,在企业自我生存的道路上举步维艰,需要多方联动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信用担保行业科学发展。
一、存在的困惑及成因
(一)政策环境:言及行未动,看见摸不着
1、政策滞后,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公司法》未对担保机构作出专门规定,《担保法》也仅规范了担保行为,而针对专业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业务范围与种类、人员从业资格等问题尚无明确规定,作为《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文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也尚未出台。
2、规模小而散,政策难以落实。目前我省冠名“担保”和办理担保业务的各类担保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内的占80%;注册资本3000万——5000万的占15%左右;注册资本5000万——8000万的不足5%;注册资本一个亿以上的连1%都不到。如此规模的行业资本结构,连银行的准入资格都不够,鼓励和支持担保企业特别是民营担保企业的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也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
3、管理缺位,待遇上国民有异、难求公平。担保行业的监管最初归人民银行;1999年明确由财政部金融司监管;后因担保涉及住房置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建设部、原经贸委也都对担保业行使监管权;直至2009年2月国务院才明确由银监会牵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行、工商局、法制办等六部门联席会议监管。这些年的多头管理必然导致无人监管,自然形成群龙无首,最终致使整个行业信马由缰。行业规划、行业准则、行业自律、行业风险等都变成了担保企业的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二)合作环境:弱势对强势,你急他不急
1、银行嫌贫爱富。银行出于安全性、盈利性考虑,不认同中小企业是优质客户,面对中小企业,银行避而远之,担保公司就没了对象。
2、准入设置门槛。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加强担保机构建设,然而多年来银行为担保公司设置的准入门槛始终没有降低。
3、银保强弱合作。由于担保公司资金少、规模小,在与银行合作时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使银行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能否进门、贷与不贷、保与不保、风险承担等,全部是银行说了算。
(三)客户环境:诚信难甄别,越多越后怕
1、先天不足。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难以取得政策扶持,因而每次货币政策紧缩时,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中小企业,而当货币政策宽松时,资金又多半流入了大企业。
2、信息缺失。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的信息是模糊的,从公共信息角度很难弄清其真实状况,从而加大了银行和担保公司在决策时的难度。
3、“失媒现象”。目前,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通常都是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只好用流动资金贷款弥补固定资产投入,贷款到期无法归还,企业不得不用“大路不走走小路”的办法,不惜高利从地下钱庄借贷来填补缺口,造成严重的“失媒现象”,不仅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使本来就很困难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二、解困的对策思考
(一)各级政府:政策引导创造环境
1、制定办法,规范运作。各级政府应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办法,使担保行业有法可依。建议加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规定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风险防范,以及高管资格等,促其规范发展。
2、调整重组,优胜劣汰。各级政府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发展壮大一批好的;整顿提高一批可转化的;限制淘汰一批违规的。通过对担保市场进行清理整顿,调整重组,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3、真帮实扶,激励发展。各级政府应在帮扶担保行业上注重实效,讲求激励。①每年从财政收入拨出专项资金注入担保公司,以增强担保公司的资金实力;②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大税收减免力度,以补充担保公司的风险代偿能力;③引入竞争机制,动态调整担保机构营业税继续减免政策;④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进行奖励,形成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的担保机构;⑤努力打造“诚信政府”形象,对失信企业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金融生态环境。
(二)人行银监:组织协调营造环境
1、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应作为牵头人,为担保公司的运作制定行业准则和业务规范,并以文件的形式出台,使担保行业规范经营,依法操作。
2、银监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规范担保市场行为。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清理整顿担保市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3、各级银监应设立专门机构专司担保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担保评估制度,对担保公司进行优劣评估筛选,并定期向社会披露。
4、组织设立担保行业协会。不同所有制结构的担保机构不论实力大小均可参加。它既可作为担保行业的发言人,与市场其他各方面协调关系;又可实行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的公正,避免无序竞争;还可以提供一个行业内的合作平台,交流经验、收集信息,为担保机构提供服务;同时还可以为担保机构提供分保服务。
5、积极协调和引导各家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开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并将此纳入《金融机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公开表彰和奖励。
(三)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改善环境
1、转变经营观念。首先应转变贷款对象的观念,大企业、大项目毋庸置疑,中小企业才是省以下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其次应清醒地看到客户是在不断转化的,今天的中小企业也会不断成长,变为将来的成功企业、龙头企业;同时商业银行还应正确理解和看待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关系,两者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目标都是服务客户、创造效益、繁荣经济。
2、降低准入门槛。商业银行应解放思想,积极争取,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的准入标准,使更多的担保机构加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行列。
3、放大担保倍数。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的贷款种类和风险程度确定担保贷款不同的放大倍数,充分发挥担保资金的撬动作用,使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发挥到极致。
4、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在审批环节上创新。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应适当放宽二级分行和支行的担保贷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层次,提高分支机构市场反应能力;二是在抵押品种上创新。在积极推行担保贷款的同时,还可尝试仓储产品抵押、无形资产抵押、应收款质押、股权质押、林权质押等方式;三是在经营管理上创新。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制定专题办法,拿出专营资金,实行专项奖励。
(四)担保行业:严格自律净化环境
1、准确行业定位,树立责任意识。担保公司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其行业定位就决定它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担保公司的经营者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担保风险与经济安全、担保收益与社会责任、当前利润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壮大资金实力,增强抵御能力。在银行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担保公司自身实力的壮大不可忽视。担保公司应通过市场化运作,吸纳大企业、大集团和社会资金入股,提高资本金比例,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3、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专业的人才是做好担保工作的前提。因此,在引进优秀从业人员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全面提升担保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担保事业的良性发展。
4、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各担保机构要在银监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办法,认真履行,严格自律。要通过完善的制度、严格的流程、规范的操作、创新的业务、优质的服务等措施,塑造担保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五)中小企业:诚实守信感恩环境
1、强身壮体,争取青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的关键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只有瞄准市场、创新产品、注重品质、练好内功,才能得到担保机构的信任,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要用自身实力铺平融资道路。
2、信息透明,赢得支持。中小企业本身要规范财务制度,严格会计报表,透明经营状况,公开企业信息。同时,应由银监局牵头,会同工商、税务、人行、土地、房管,包括电力、水务等部门,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实现共享,同时还可进行银企、银保、保企等多方对接,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可信,公开透明。
3、诚信为本,感恩社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和立业之魂。“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是老百姓对诚信的朴实诠释,更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诚信准则。只有这样,银行和担保机构才能去除恐惧和害怕心理,放心大胆地担保和放贷,使贷款难变为融资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