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93年8月调任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以后提任文史委专职副主任,于2003年5月退休。从1997年9月开始,担任湖北省政协文史研究会副会长至今。回顾那10年从事文史工作的经历,各方面的工作固然做了不少,但印象较深、聊可记下一笔的,自认为当属《湖北文史集粹》的编辑、出版。《湖北文史集粹》,6大卷,390多万字,内容丰富,装帧考究,厚重,壮观,40余年成果之“精”就摆在面前,怎不叫人欣喜!编辑、出版这套书,七届省政协文史委就有想法,但没有实现,到八届,从作出决定到举行首发式,历时一年半,终于圆满完成了,怎不让人自豪!出版的这套书,省出版部门也满意,当年他们就作为湖北的重点书拿到全国书市上展销。因此,值此政协文史工作50周年之际,将那段工作情况作如实记述,对我自己是一种温故;对读者,当能增加一些了解,并可对文史工作进行指评、指正。?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人民政协诞生50周年和政协文史工作创建40周年。湖北省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由于辛亥首义发生在武汉的关系,实际开始时间为1955年,比全国政协略早一些(董老指示,要辛亥老人记述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亲身经历)。40多年来,湖北省政协和全省各级政协征集、出版了一大批有关湖北近百年各方面的“三亲”史料。为了集中展现全省文史工作的成果,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1998年新一届湖北省政协文史委一成立,就讨论决定对这批史料选精集粹,编辑、出版一部多卷本的《湖北文史集粹》。其时,安徽、浙江等省已出过类似的书,我们向他们学习。文史委决定后,即给省政协秘书长办公会写报告,向蒙美路副主席和王重农常务副主席汇报,得到同意。接着,又向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写了报告。经过与省新闻出版局、湖北人民出版社面商,列入了1999年的出版计划。其后,便进入征集、挑选、编辑史料的程序。该书于1999年9月出版,当月下旬举行了首发式。?
编辑、出版这套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完成好,并不那么容易。因此,也用得着工程建设上的一句老话:“精心组织、精心施工”。那时候,我是文史委专职副主任,《湖北文史资料》主编,在文史办也还管点事儿。《湖北文史集粹》正副主编有5位,其他4位都是兼职,只有我是专职。挑选、编辑史料的大量具体工作都由文史办的5位同志和1个聘用人员完成。我当时的任务,可用八个字来概括:联系、组织、督促、把关。联系,包括向分管副主席、副秘书长和文史委领导汇报、请示,向省财政厅要出版经费。把关,包括此书编辑方针的制定,内容及篇目的确定,有关文字材料的起草和修改。后项任务有一件事可多说两句。就是出版此书,正文之前照例应有一个《前言》。这篇东西虽然文字不要长,但需熟悉政协文史工作、了解全书内容者方能着笔,请别人写恐难如愿。这个任务只好自己承担。这样的事情我以前从未干过,加上从事史学工作是半路出家;但是“形势所迫”,只得勉为其难,参考类似书琢磨着写,反复斟酌,终于完成了任务。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六点:?
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编辑、出版这套书,事前和过程中需做很多准备。如:向文史委提编辑、出版此书的建议,向分管副秘书长、副主席汇报,我得先和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商量,以提出出书理由、指导思想以及初步设想等,供领导决策。文史委和分管领导同意后,需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打报告解决经费和出版计划问题。出版经费可说是出书的一个制约性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当过副省长的韩南鹏副主席给邓道坤副省长写信,希望他帮助解决。再如:聘请顾问,成立编纂委员会,都需提拟任人员名单;名单确定后,又要进行联系,召集开会。后来决定聘请石泉、章开沅、冯天瑜任顾问;省政协领导蒙美路、金启方、张玉权,省文史委领导邓剑秋、朱雷、李德复、黄学东,省出版局、省人民出版社领导邱久钦、刘鼎华,专家学者吴剑杰、严昌洪、袁继成、程钧、陈扬凤、曾成贵、肖志华、刘东平,责任编辑李德定、李建明、王虹、高士振、石雁飞、刘厚中组成编纂委员会。举行首发式,需要拟订方案、起草领导讲话、送发请柬、布置会场等,也都要事前做好准备。不然,就会陷于被动,甚至出差错。?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搞好一项工作,首先思想上必须重视。因此,从开始提议到最后出书,省政协分管领导和文史委领导都在提醒这个事,他们强调:这是对全省40多年文史工作成果的一次检阅,是向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协50周年、文史工作40周年献礼,是新一届省政协文史委的重点工程,也是省政协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一定要把大事办成,把好事办好!文史办的同志是这项工程的基本力量,也是主力军。首先是让他们真正把这件事重视起来。由于领导们非常重视,我和文史办的同志也都不敢马虎、懈怠,始终把弦绷得很紧。
组织好队伍 这项工程的队伍主要有两支:编辑队伍(其中有政协文史办的同志,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同志);编审队伍。两支队伍,除了省人民出版社的同志外,其余都由我们组织。对省政协的编辑队伍,因为是熟人熟事,主要是加强学习,经常开会促进,让他们明确选编此书的要求和各自的任务、责任。对省人民出版社的同志,我们向他们简要介绍了政协文史工作的性质、特点、要求,以便他们在编校时能注意这些。从外单位请专家担任编审,则要由我们提出名单,然后联系,并且说明意图,提出要求,希望他们也能按时按质完成有关任务。编辑、出版此书,需面向全省征集史料。
因此,我们向各市、县政协印发通知,要求他们按要求精选史料、按时间送审;省政协文史办收到后,再从中进行挑选,并且编辑。这样,经过全省各级政协文史委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于1999年2月底完成初选、初编工作,稿件达到齐、清、定要求后即交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湖北文史集粹》的编辑、出版,是我们自找的一个“额外负担”。因为:文史办当年(1999年)还有很多工作:征编、出版4辑《湖北文史资料》(基本任务),参加调查、视察活动,筹备纪念周恩来同志倡导文史工作40周年座谈会、全省政协文史工作会,清理库存史料(全国政协交办),参与举办省政协书画展(省政协交办)和评选研究会优秀论文(湖北省政协文史研究会的任务)等,真可谓人少事多。因为要从全省政协数十年所出史料中进行挑选、编辑、工作量非常大。文史办的同志为了按时按质完成选、编任务,翻史书,查词典,加班加点,克服家庭困难,自不待言。?
协调好关系 这里主要指的是与省新闻出版局、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关系。因为编辑、出版这套书的经费,是由省政协申请,省财政厅批复(经邓副省长同意)说,从省出版局学术出版补助专款里解决;时任省新闻出版局邱久钦局长又批到湖北人民出版社。也就是说,省财政厅并未拿钱出来。而那时,省人民出版社的经营存在着不小的困难。邱局长批示后,我和文史办李德定等同志就开始与省人民出版社联系。编辑方面的事好说,双方谈得较多的是印数、样书、稿酬、发行等问题。有的问题,如印数、样书数量,开始由于我方对有关政策不太熟悉,提出的要求过高,对方不能接受;以后经过有关领导做工作,双方面商,把数量降了下来。但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省人民出版社仍然感到困难,这两个问题又出现反复(尤其是把样书数量减少九成);我们得知后吓了一跳,立即向领导汇报,然后由省政协张玉权副秘书长出面,直接去找邱局长,邱局长很支持,解决了样书问题,印数则由出版社根据情况决定。有关编辑工作及封面设计,我们去过出版社,他们也曾来我单位,互相交换过意见。同时,我们还经常向文史委邓主任等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局、社方面的意见, 以便他们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
狠抓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们在选、编史料的过程中,也遵循这八个字。要出好一套书,首先,需制订一个工作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步骤等等。有了方案,才好按步实施,一环接一环地工作。经查工作笔记本,早在1998年2月上旬,我和办公室的同志就开始讨论编辑、出版此书的大体设想。为保证质量,以后又多次进行讨论,逐步完善了有关想法。我在编审、责编会议上对此书提出了三点要求,即重点突出:我省爆发了辛亥革命、黄麻起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了长江大桥、长江三峡等工程,要大事不漏。特色鲜明:湖北曾是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是重工业基地、农业大省,教育、文化比较发达,要能体现这些特点。
内容丰富:各方面的史料要比较齐全,既有代表性,又有广泛性;既有重大事件,又有富有特色的小事情。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还讨论了此书的分卷、史料选录标准、书名等问题。编辑、出版此书,内容当然是个核心问题。在多次讨论中,同志们提出,一是要从各方面、各视角反映湖北的历史面目;二是对全国性大事的史料,全局情况的应少收一些,主要收发生在湖北的;三是钱庄、当铺、租界、长江日报等方面的史料不能缺乏;四是有的市、县的史料太少或没有。等等。
大家认为,对第1、2条应争取做到;对3、4条要想办法补充,内容要尽量全面,地区可适当照顾。有的同志说,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史料较多,要求各增加1卷。大家觉得,此书各方面内容不能相差太悬殊,政治、军事部分不能占的分量太重,于是议定政治、军事,经济卷各压缩30万字。还有的同志主张单立人物卷。经讨论认为,这与此书其他内容不大协调,再说人与事联系紧密,决定把人物编到事件之中,以事件为主。我们第一次挑选的结果,达467万字,分为7卷;后经办公室和委员会讨论,决定压缩到380万字以内,分为6卷:政治、军事2卷;经济1卷;教育、科技、医卫、体育1卷;文化、艺术1卷;民族、宗教、社会1卷。史料选录的标准为: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较大的教育意义及借鉴作用,能反映各门类、各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意义或各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典型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史实。
其次,要制订一些具体规定供大家遵守。除了文史工作正常的把“政治关、史料关、语言文字关”外,编辑、出版此书还有一些要求,如:史料选录的起止时间、史料的出处以及署名如何规范、称谓如何统一等。第三,工作过程中,要有措施保证质量。一是编辑、编审们需统一思想,明确标准,为达到一个目的——出精品而共同努力。二是层层把关:编辑自我把关,按照要求逐一到位,包括标题的拟定、标点符号的使用;其他编辑帮助把关;请编审把关。三是经常检查、督促。我在副主编名单中虽然排在后面,但实际在做常务副主编的工作。我担任这个职务,深感责任重大,如履薄冰。因此自始至终抓质量,三番五次,一再强调质量。我的办法就是:经常查看各人的工作,经常开会“催工”,同时提醒注意质量。我当时想:既要赶进度(进度跟不上,到时候难完成),更要保质量(质量不达标,任务完成了也无意思)。这次编辑、出版此书,是全省各级政协的协作,政协文史工作者与有关专家的协作,政协系统与出版社的协作,由于几方的努力,终于保证了书的质量,可以说出了一件“精品”。?
着眼长远 《湖北文史集粹》出版,是一件好事、喜事,省政协文史委决定和省新闻出版局、湖北人民出版社联合举行首发式。省政协分管领导和文史委领导一致说,这是扩大文史工作影响,推进文史工作的一个机会,一定要抓住!首发式要做到:规格高,规模小,声势大,隆重,热烈。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和办公室同志认真做好有关准备。届时,我们请来了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史学专家,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市、州政协的代表参加仪式。省政协文史委主任邓剑秋、省新闻出版局长邱久钦、省政协副主席蒙美路在仪式上先后讲话,充分肯定了此书的价值及出版的意义。《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报导,盛赞此书为建国5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和政协文史工作创建4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当时,我们向与会者赠送了此书,并且附了一封《致读者》。该信简介了政协文史工作的由来,说明了政协章程对文史工作的规定,强调了“目前我省尤其欢迎有关湖北近、现、当代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三亲’史料”,“热切希望您今后给予关心和支持,或推荐作者,提供史料线索,或亲自撰写稿件”。写出这些话,都是为了征集到更多有价值的史料,编辑、出版更多的精品。这是一次再宣传,再动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编辑、出版这套书,是为了“以史为鉴”。因此,我在该书《前言》的结尾特意引用了江泽民同志的一段话:“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相信,这套书的面世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已发挥了一定作用。(转载《湖北文史》总第八十七辑,本文作者黄学东,时为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湖北文史资料》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