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布店的兴衰
2014-09-15 21:47:23
20年代初,在汉正街上有一家怡和布店,是当时汉口有名商店之一。布店由原来盛极一时的瑞记布店一群店员共同集资,自动组合开设。在汉口布业激烈竞争中,怡和布店不畏强手,与资金雄厚的谦祥益布店并称雄于汉正街市场,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合资经营商店。
怡和布店的兴起是由老牌瑞记布店发生劳资矛盾而促成的。清朝末年,汉口有一家瑞记布店,牌子老、资金大、生意好。所雇用的店员工人,都是绸布行业的能手,他们对店里经营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瑞记布店的老板非常吝啬,刻薄待人,平时与店员的关系相处甚差。有一年在年终分红时,既不按规定发给,又蓄意克扣店员红利,并说:“我是靠招牌红、资金大,获得利润”,一笔抹杀店员工人劳动成果。因此,劳资双方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全体店员工人义愤填膺,在余肖雨、李小平等店员策划下,聚集资金,在瑞记布店附近永宁巷街面上承租一间铺面,合股开设了怡和布店。原在瑞记布店帮工的骨干店员纷纷离开瑞记,转到怡和投资入股。怡和开张后,虽然入股的人很多,但金额很少,往往捉襟见肘,资金周转不灵。正在这关键时刻,胡之初、徐生谐等钱庄,看到怡和布店很有发展前途,有利可图,于是他们投资入股。这样一来,怡和布店既有人力,又有财力,从此名声大振,生意日渐兴隆。1919年在江汉路开设了分店,从此永宁巷怡和布店称为上怡和,江汉路分店称为下怡和。
与此相反,原来红极一时的瑞记布店由于克扣店员红利,发生劳资矛盾后,声誉狼藉,特别是赖以经营的骨干店员都已离店,并把手上所掌握的业务转带到怡和布店,因此生意日渐萧条,一蹶不振,最后不得不宣告倒闭。
在商业繁荣的汉正街上,从上世纪20年代起,谦祥益绸布店就已成为汉口绸布业的第一大户。那时汉正街有大小布店20多家,在业务经营上,同行业中没有哪一家敢于与之抗衡。当时有一位从湖南来的资本家李乃原,投资30万两银子在汉正街开了个“正大”布店。为了使生意兴隆,在开张的第一天,就抛出“减价出售”绝招。谦祥益为压倒对方,和“正大”之间对减布价,你放尺加一,我放尺加二,这样不到一个月,“正义”30万两银子赔得一干二净。李乃原仍不甘心,又投资40万两银子在沈家庙另开布店,改名“华丰”。群众议论说:“正大改华丰,赔光也不中”。果然不出所料,没多久又被谦祥益绸布店搞垮了。
怡和布店资金薄弱,开设时间短,为了使自己能站稳脚跟,不被挤垮,而能与谦祥益并存于汉正街上,就只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他们认真研究了谦祥益的经营方法,并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搞好经营。他们一面吸取谦祥益的经营长处,如放长线钓大鱼。谦祥益每年夏季对一些滞销布进行一次大减价,有意亏损,但一到秋、冬两季,就大显身手,除把亏损捞回来外,还获得大额盈利。怡和也同样每年夏季来一次大减价,如卖白色夏布时,一元成本可以降至七角出售。有些二道贩子乘机大量收购,进行倒卖。怡和布店眼光敏锐,发现这种情况,拒绝出售,但有利可图的商品,他们要多少就卖多少。所以他们在每年夏季降价中比谦祥益的亏损少得多。
同时,扬长避短,适应顾客需要。谦祥益主要是“三宝蓝布”深受顾客欢迎。尤其是在天门、沔阳一带,销售量很大。怡和在这方面无法与之竞争。但他们经过分析了解,襄河一带农民和船户办红白喜事所需绸布都是来汉购买,而且需要量很大。于是他们就在绸布销售品种和购买对象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大量采购畅销对路绸布,以适应顾客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全体店员注意服务态度,接待顾客热情周到,介绍商品耐心,百问不厌,百挑不烦。顾客来了以茶烟、便饭招待,生意不成人情在,使顾客一进怡和就有一种亲切感,因而襄河一带船户和农民都成了怡和的固定顾客。
另外,下怡和的开设为巩固和发展怡和布店奠定了基础。下怡和地处江汉路,与租界接近,当时一些军阀、官僚、买办,大多数人都居住在这一带。而这一地段的悦新昌、鸿彰永等,只卖绸缎不售布匹。上至黄陵街,下至华清街,虽然有几家大小布店卖市,但不能满足顾客需要。因此下怡和在此处独占鳌头,生意兴隆。特别是每年夏季,是细夏布畅销季节,怡和就趁机抬价出售,甚至售价比进价提高一两倍,大获盈利。因而也就弥补了上怡和的亏损,维护了信誉,巩固了店面。
怡和布店的兴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商业革命的必然趋势,因为,怡和布店是由店员工人自愿入股,共同集资开设的,不存在劳资之间的对立矛盾,布店经营的好坏,与每人都有直接关系,利害与共,休戚相关,因此怡和布店上至经理,下至工人,团结一致,群策群力,都能为布店的发展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怡和布店的经理不是由资本家任命,而是由股东中为人正派,精通业务,经大家选举而产生的。其他如会计、出纳、采购、店堂经理等各部门负责人,也都是经过大家推选出来的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里手,组成一套业务管理班子,工作起来步伐一致,得心应手。加之经理关心店员,店员以店为家,全店上下,充满民主和睦气氛。怡和布店经理肖泽如、肖勉之等不但精通业务,领导有方,而且为人诚恳、谦虚,以礼待人。对老店员都尊称为某某翁,对青年店员则称为某某先生。一有机会就和大家在一起聊天、说笑话,问寒问暖,店员有什么困难,就设法帮助解决。并能倾听下层意见和接纳改正。
30年代以后,汉口布店的发展,有如雨后春笋,永大、志成、新华等绸布店开业后,对谦祥益、怡和都大有影响。接着花楼街开设了豫升恒、协和等布店;民生路开设了庆生祥布店;江汉路开设了新华绸布呢绒店及永康、信成绸布店等,这对下怡和也有很大影响。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逼近武汉,怡和为形势所迫,只好停业,将全部货物转入租界保存,长达八年之久,耗费了大量资金。抗战胜利后,怡和在永宁巷恢复营业,因人事变迁,内部有了变化,加之国民党苛捐杂税,地痞流氓横行,百业萧条,生意清淡,到1949年解放时,资金所存无几。解放后,在全体店员的支持下,自动减薪维持到合并于三民路志成布店。从此,怡和布店宣告结束,全部职工和资方人员都被安排在志成布店工作。
(武汉市硚口区政协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