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我与彝族女大学生达吉的交往

2014-09-15 21:48:17  
字体大小:【

 

向玖云


    1964年,电影《达吉和他的父亲》在全国上映,反响热烈。这部电影是由四川作家高缨的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改编的,主题是反映民族团结,故事是写四川大凉山的水利建设的。女主角达吉的原型是一个长得白净、留着乌油油的两条小辫儿的、戴着彝族绣花头饰的沙马木呷老爹的养女达吉。
    我那时已从恩施师范毕业,参加了教育工作,工作单位是长潭河区中心小学。我在那个学校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还管少先队工作。我和全校的学生在学校操场上看了《达吉和她的父亲》,当地有数不清的群众也赶来看电影。为了组织学生写影评、写作文,看电影前我就有作业布置。为了指导学生,我和同学们看得特别认真。尔后,评论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的写作活动,按计划进行。

    我是语文老师,我自然写了“下水作文”,并及时地把我写的影评寄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的稿子播出了吗?我不知道,因为工作太忙,不能常听广播。可是一个月后,奇迹出现了。我收到了四川西南民族学院广播台总编辑许昌麒和当时在西南民族学院政治系(三)班就读的彝族女大学生达吉的热情洋溢的长达七八页的来信。原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群工部的同志在我的稿子广播后,又转寄给了西南民族学院广播台。我为什么能收到他们的来信?原因很简单,我文章中以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为依托,歌颂了汉族水利工程师任秉清(达吉的生父)对大凉山的技术支援,歌颂了彝族老爹沙玛木甲的善良、勤劳和爱心。是沙玛木甲老爹把赶集走失的任秉清的女儿从三岁起,抚养成人,还送她上大学。我更是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我是一个孤儿,我家孤儿五姊妹是在福利院或吃助学金长大读书的。出生于四川达县的许昌麒也是一个孤儿,他和妹妹也吃助学金上小学和大学。达吉在上大学之前不知亲生父母,以为沙玛木甲就是亲爹,她也没有母爱。是“党爱”联系了我们,使我们成了异族亲姐妹,成了好朋友。
    记得1965年夏天,许昌麒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实习,还用工资给我们五姊妹寄来了花布和蓝色绸子,他让我们做新衣,叫我们过一个快乐的“六一”。我把花布做了五件衬衣,蓝绸子做了五条西裤。达吉也写来了热情和难忘的信。我给他们两个寄了宣恩伍家台的“贡茶”和我亲手绣的土家族花鞋垫。我的千针万线也融进了鄂西土家族女儿对彝族、对汉族同学深深的祝福。那个“六一”,就如发生在昨天,永远使人感动得流泪。

    文革时期,我们的通信曾中断过。那时,达吉已毕业回到了大凉山,当上了县妇联主任。许昌麒分到了四川省阆中县人民法院。阆中派性斗争严重,别人控制了保守派的大学生许昌麒。后来,我们还是联系上了。我想入团时,达吉和许昌麒每次都催我写申请书,叫我好好干,要有勇气向团组织申请。不久,我就在长潭河区中心小学加入了光荣的共青团组织。
    我入党前,许昌麒也多次督促过我。那时,我有个舅舅有点历史问题,他叫杨明敦。我非常热爱党,但我却不敢写入党申请书。在大舅杨明敦平反后,我终于在珠山镇中学工作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我考入湖北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并加入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协,当选为县首届政协常委。1995年,我在县教委编《教育志》,任副主编。1996年春,我去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汕尾市实验中学任教,当高一班主任教高一语文,当校报指导老师。汕尾市是海陆丰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家乡,那儿也是我国帆船训练和比赛的基地,太重要太美丽了,世界许多名人到那儿参观访问。1997年我回宣恩县,在《宣恩报》社当编辑、记者。
    我的每一个进步,应感谢党和组织的培养,感谢领导、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大凉山的好朋友达吉和四川达县的大学生哥哥许昌麒,他们的鼓励使我永生难忘。
  读我2006年发表在《凌云风》刊物上的自由诗《秋天,怀念达吉》吧:


 秋天,怀念达吉


那年,1964年的秋天,
枫叶举着火把,
银杏叶似开着黄花,
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像糖块,
浸甜了我整个的秋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播出了我写的《观后感》,
他们把文章转到西南民族学院,
于是——
我多了一个达吉姐,她来自大凉山,
就读于西南民族学院政治系三班;
于是——
我多了一个哥许昌麒,他来自都江堰,
正做着院广播台总编;


那个秋天,
达吉姐说,
土家小妹玖云请争取入团,
不久,我加入了共青团;
那个秋天,昌麒哥说,
土家小妹玖云应考大学,
学汉语言文学,
把文学梦做得灿烂,
不久,我便向领导诉说了这个心愿;


书信是友谊的鸿雁,
姐回大凉山度假,
这鸿雁便从鄂西飞向大凉山;
书信是友谊的鸿雁,
哥在阿坝藏族自治州实习,
这鸿雁便从鄂西飞向阿坝的山水间;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不同服饰,不同语言,
相同的是党的关怀和温暖;
土家、汉、彝听党的话,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我们的誓言;
以后的日子,互相帮助,
三个人团结得像亲姐妹一般;
送一双土家族的花鞋垫给达吉,
达吉说土家女儿心如花儿灿烂;
寄一斤伍家台“贡茶”,
昌麒说土家人的故事惊险耐看;
土家小妹要复习政治,
达吉姐寄来内参,
土家小妹要过生日,
昌麒哥寄来花布衣衫;
三个孤儿幸福又团结,
助学金交了伙食钱;
三个孤儿好学又乐观,
民族友谊把心儿浇灌;


多年后的秋天,
三个大学生三个党员,
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战;
达吉主任工作在普雄县妇联,
昌麒庭长工作在阆中市人民法院,
玖云老师在高中讲台奉献;
再后来昌麒任阆中市公安局政委,
再后来玖云当编辑、记者在报社上班;


2006年的秋天,
枫叶仍举着火把,
银杏叶仍似开着黄花,
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仍像糖块,
浸甜了我的这个秋天;
56个民族,56朵鲜花,
56个民族亲密无间;
写一段难忘的往事,
感谢人民的抚育,
歌颂党的伟大,
诉说民族团结的老故事新诗篇!


  回想起达吉和许昌麒,我的两眼就会流出激动的泪水,那是喜悦。
    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我想对着蓝天、大地喊一声:达吉,许昌麒,我想念你们。我们要一辈子好好工作,努力写作,报答伟大的祖国,报答伟大的党。(完稿于2010年3月26日,宣恩县政协文史委供稿)(转自《湖北文史》总第九十三辑)